三、美国态度:
战后的日本外交策略一直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在苏联解体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美国人为叶利钦提供了很大支持,这也是叶利钦敢于向戈氏摊牌的底气所在。同理,美国当时绝对不会鼓励或纵容日本去乘人之危趁火打劫,而缺少了美国授意的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绝不敢火中取栗玩火自焚。1960年,美、日达成的《安保条约》中规定,条约适用于日本所“管辖”的领土,北方四岛并非在此之列。
四、日本国内经济危机:
与苏联解体几乎同一时间段(1991年至1992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国内股票大跌、贷款难度增大、企业经营陷入危机,从这时开始一直到新千年,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失落的十年”。日本国内虽然民意汹涌,但都是针对经济上的焦虑,没有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样产生领土争端的民粹主义土壤。
额外多说一句,进入新千年以后,在国内各色正治人物的操弄下所谓民意倒是略有抬头,但时移世易,俄罗斯已经换上了强人统治,对日布局业已构建完成,日本无论从正府到民意,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夺岛”几乎是不可想象之选项。日本没实力、没勇气、没授拳、没法理,不会挑战自我、自取其辱。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