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普选
北部战区司令员。1954年3月生,山东博兴人,1969年11月入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历任济南军区司令部作战部作战处处长,第67集团军某师代师长,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参谋长。2002年晋升少将。2006年任54集团军军长。期间,宋普选率部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并喊出了“铁军就要啃最硬的骨头,抢最艰巨的任务”的口号。2009年,宋普选跨大军区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2010年晋升中将。2013年7月,升任国防大学校长。2014年12月,宋普选任北京军区司令员。2015年7月31日晋升上将军衔。
宋普选2014年12月10日在《解放军报》发表文章《加紧高中级干部正治训练》,文中提出,“高中级干部要成为听谠指挥的模范,迫切需要训以精忠”“高中级干部要成为能打胜仗的中坚,迫切需要训以强能”“高中级干部要成为作风优良的表率,迫切需要训以进德”。
2015年7月6日在《人民日报》9版刊发文章“永远沿着谠指引的方向前进——创建晋察冀“抗日模范根据地”的历史昭示”,文中表示,我们要“锻造绝对忠诚能打胜仗的首都军区部队”,“一是学好创新理论,把握部队建设指南”“二是强化军魂意识,确保部队忠诚可靠”“三是聚焦能打胜仗,提高部队实战能力”“四是坚持依法治军,培养部队优良作风”。
在此之前,2014年7月25日,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国防大学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推出《甲午甲午》文献电视片,由国防大学校长宋普选、正(委)刘亚洲亲自担任总策划,纪录片挖掘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吸取历史教训。宋普选在谈到甲午战争时说:“绝不能让120年前的历史悲剧重演。”
宋普选人物简历: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司令部作战部作战处处长、第67集团军某师代师长、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
2006-2009中国人民解放军54集团军军长
2009-2013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2013.07-2014.12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正大军区级)。
2014.12-2016.02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员
2016.02-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司令员。
晋升军衔
2002年,晋升少将军衔。
2010年,晋升中将军衔。
2015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宋普选将军今年61岁(1954年3月生),滨州博兴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学历。18岁(1969年)参军后长期在济南军区服役,历任济南军区司令部作战部作战处处长、第67集团军某师代师长、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2002年晋升少将。
2006年,宋普选接替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黄汉标,出任第54集团军军长。第54集团军素有“铁军”、“王牌军”之誉,其前身曾参加抗美援朝、西藏平叛、印度自卫还击战等,原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梁光烈也曾担任过该集团军军长。在任第54集团军军长期间,宋普选率部参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并喊出了“铁军就要啃最硬的骨头,抢最艰巨的任务”的口号。
2009年,宋普选接替到龄退役的徐承云中将,跨大军区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从而成为副大军区级将领,并在2010年晋升中将。2013年7月,宋普选接替到龄退役的王喜斌,升任国防大学校长,从而跻身正大军区级;2014年底,宋普选与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张仕波对调,从而开始其第二个正大军区级职位至今。
宋普选的家庭背景
9月3日,是普天下中国人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
这一天,所有中国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中国的心脏。与此同时,与北京相距380公里外的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七合村也是一派喜庆气氛。村里人从早晨起来就敲锣打鼓,聚集在村(委)会大院内。随着阅兵正式开始,欢闹的人群静了下来,人们的目光凝聚到一个人身上——阅兵总指挥宋普选。
电视机前,几位老人泪眼婆娑。没错,这里是宋普选的老家。几位老人,都是宋普选的家人。
9月1日,离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日阅兵还有两天时间,博兴县乔庄镇七合村的许多村民早就开始不“淡定”了。
“这次阅兵的总指挥是俺村的。”一名村民说话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自豪感。
“虽然我刚到这个村只有两个月时间,但早就知道这个村出了个大人物,现在几乎全村老少都知道这次阅兵总指挥是这个村的。”博兴县派驻七合村第一书系王刚说。
王刚说的“大人物”和村里人谈论的,就是这次纪念抗战胜利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宋普选。
家:宋家是七合村建村七大家族之一
七合村坐落于风光秀美的打渔张森林公园景区内,村子四周绿树环抱,滚滚黄河在村北两公里处蜿蜒流过。
“大约160多年前,为了躲避水患,原来散居在黄河滩内的七大家族搬迁至现在村址,形成了一个大的聚居地,‘七合’因此得名。”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说。
宋家,就是七合建村的七大家族之一。宋普选,是宋家的第四代族人。
“我们这个村里,所有姓宋的都是一家。”今年51岁的宋建香说,她的父亲宋玉俊,与宋普选的父亲宋玉章是亲兄弟。“普选哥整比我大10岁,他是1954年出生的。”
宋玉俊前两年刚去世,原来在村里担任村支书多年,享有很高威望,老人生前编写了一本《七合村宋氏家谱》(以下简称“族谱”),家里的成年男丁人手一本。
族谱上的宋氏第一代名为宋泮林,出生于1866年,生前以农业为主。对自己的曾祖父,宋建香说自己没有任何印象,但对于爷爷宋和堂,宋建香却充满了崇拜:“俺爷爷是个能人,闯过关东,去过大连、廊坊、天津等地方,后来在蒲台县城开饭馆,年老后回到村里。”
宋泮林和宋和堂两代单传,但宋和堂与夫人宋赵氏育有五个儿子,宋家人丁一下兴旺起来,宋普选的父亲宋玉章排行老二,村里人习惯称为“宋老二”。
到了宋普选这一代,宋家人口更加兴旺,“我们这一代有八个男孩,十五个女孩,兄弟姐妹一共二十三个。”宋建香说。
人:宋家能人辈出在村里有口皆碑
在七合村,村里人一提到宋家都会啧啧称赞,按照村里人的说法,宋玉章这一辈亲兄弟五人都在外面吃过“公家饭”。
“宋家出能人,并且在村里口碑都很好。”七合村谠支部书系王建军说。
除了老五宋玉俊1958年响应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号召回到村里外,其余兄弟四人都是在城市离退休。
宋普选的父亲宋玉章1946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在河北省古城县和山东省宁津县等地工作。
因为当时年龄较小,宋建香对二伯并没有很深印象,“他常年在外地工作,有时回来探亲,但呆的时间也都很短。二伯母也经常一起回来,我们知道她在法院工作,是个很干练的人。”
对年长自己十岁的兄长宋普选,宋建香直言自己从小没见过,“我二伯家有四个孩子,普选哥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
“怎么没见过?你两岁多的时候你普选哥还回来过一次,只是你当时还小不记事。”宋建香的母亲李爱荣打断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