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是一座重实际,不争虚名的城市。 深圳不仅受广东人“闷声大发财”的传统文化影响,小平同志“不争论”的大智慧在深圳更是深入人心。这些年来,深圳身上背了多少无端的指责和误解,已经很难数得清楚。但是,深圳人不会为这些事情辩解和争论,因为历史最终是用事实说话。 就以深圳这些年备受指责的制造业外迁来说吧,“制造业逃离深圳”,“产业空心化”,“华为中兴逃离深圳”⋯⋯诸如此类的消息,过不多久就会重来一轮。可是,看看2017全国工业百强区排行榜,深圳有四个区上榜,南山区名列第一,龙岗区名列第二,宝安区名列第九,福田区名列四十。面对这样的成绩,还能说深圳产业空心化吗?华为所在的龙岗区GDP增速在广东省十强区中排名第一,如此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为研发投入和产值的高速增长,有了这样的数据,深圳还要去打华为是否逃离的口水仗吗? 深圳是一座重长远,不争一时的城市。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深圳提出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打造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深圳为何能有这样的底气,提出如此大气磅礴的目标?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座向来重长远,不争一时的城市,深圳的过去,已经为深圳的未来走向打下了厚实的根基。 
 在十几年前,我们常说,人才是深圳的短板,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是深圳的短板,高等教育是深圳的短板。可是,发展到今天,局面已完全改观。以人才为例,1999年以前,深圳没有院士,现在,深圳有近30名全职院士,仅仅是南方科技大学,就有10名全职院士。以高校为例,近几年来,深圳新建和引进了一批高质量大学,其中,深圳通过引进和合作,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一流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的城市。以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为例,深圳不断有大动作,去年提出实施“十大行动计划”,今年提出建设大科学装置群。因为深圳厚植了面向未来的根基,深圳能够在快车道上高速飞驰,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8/9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