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卖烤红薯的老人骑着三轮车从桥下经过,他看见桥墩下睡着一个人。天寒地冻,他担心这人冻着了,他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走上去给陆芳清盖上。陆芳清一下惊醒,她看见是一个热心的老头,忍不住哭了。
老人见陆芳清落泪,问她何事伤心,大雪天的,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要躺在立交桥下。陆芳清便一五一十把自己的经历给老人述说了。
老人说又是一个可怜的人,见她无处可去,大冷天的,她躺在立交桥下,不被饿死也会冻死。老人动了恻隐之心,他说:“大妹子,跟我走吧,我还有一个窝,不会冻着你。”他劝陆芳清跟他到棚户区去,工棚虽然简陋,但至少能躲避风雨。
老人叫继女,也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早年为儿子从山区离家出走,漂泊到城市,以卖烤红薯为生。他在棚户区租了两间工棚,一间当卧室,一间做厨房。继女把陆芳清带到工棚后,把自己的卧室让给陆芳清,他自己则搬到厨房搭了一架床。陆芳清不忍心,她宁愿自己睡厨房,也不能让继女亏了自己,继女笑了说:“哪有客人睡厨房的,不用争了,我睡厨房,是因为厨房有柴火,温暖,晚上睡得着。”
陆芳清不说话了,她眼中又淌下热泪。
第二天,继女认为得给陆芳清找件事做,他让陆芳清跟他去学卖烤红薯。继女希望她能独挡一面,自食其力。继女手把手教她,带她找进货的渠道,比如红薯、木炭从批发市场进货,教她烤红薯的手艺,带她走街串巷找市场,嘱咐她大学附近最好做生意。
后来,陆芳清学会了做生意,自己骑上三轮车能独自出去卖烤红薯了。
两位老人白天各卖各的烤红薯,到了晚上,他们陆续回到工棚,生火,吃饭,休息。
两位老人相依为命,相互依存了八年。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