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农民父亲和宿舍七个女生 民工父亲的“幸福”

时间:2018-05-01 11:24:59  来源:  作者:

  我们的晚饭:第一次下工地,好辛苦,每次干了5-6天爸爸就让我休息一天,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烟盒里老爸给我塞了100块钱让我出去逛街

  自己在工地休息做的午饭:那一刻真的好心酸,我要好好的孝敬他

  我的父亲

  走过尘土飞扬的工地,看到烈日下或寒风中挥汗如雨的打工者,涌上心头的便是他们在陌生的城市是如何的艰辛和卑微。因为,那里有我的父亲……

  曾经,我对父亲一无所知。他常年在外到底是怎样过活的呢?他一年胜似一年苍老到底是为什么?他过得真的像信上写的那样“很好”吗?我一直以为,我是没有必要去过问这些伤老筋的问题。我更热衷于整日盘算怎么来说服母亲让我多看会儿电视:用什么办法来隐藏自己日益可怜的考试成绩,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两年,直到我高三那年的冬天……

  和往常一样,作业做了一半,我就到了电视机前。正在看电视的母亲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正当我庆幸又躲过一次母亲的数落时,眼睛却被电视上的一幕深深的刺了一下。那是一排排水泥板搭建的简易民房,四面透风的小屋里挤满了端着水煮白菜狼吞虎咽的民工,我看得心里不免有些酸楚。

  "恩德不容易啊"我应声说。“那里有你的父亲!”母亲一字一顿的说。正打算大谈一番感想的我,在那一刻,脑海里一片空白。母亲不知何时走了出去,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霎时直叫人心里难受。想起父亲,想起那群我可怜的人里居然有我的父亲,懊恼,愧疚,悲哀一起涌上了心头。

  我曾为小说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慷慨洒泪,也不止一次对流浪在外,无家可归的孩童生出同情,唯独对我的父亲——这个世界上最疼最爱我的人冷酷得近乎残忍。他的关爱和付出被视作理所当然,我肆无忌惮的向他索取了十几年。从小时候被我视为炫耀资本的零花钱到高中时上千元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从无微不至的关爱到今天所谓的自由空间,我的胃口越来越大,大到父亲日渐力不从心,大到他不得不离家,到不属于他的城市挥洒汗水,不断找寻着,找寻的是他儿子的未来。

  他也许从来不曾想过,他所以为“懂事”的儿子,竟会心安理得地“骗取”着他的爱,他却从不曾有过半句怨言,只因为,我叫他“父亲”。我一时无语凝噎,泪如雨下。

  “那里有你的父亲"!就是这句话,让我填报了重点院校,四面八方怀疑的目光让我清楚的认识到:三个月的时间,我没有一天睡眠超过四个小时,为的就是这个梦想。

  终于,高考过去了,离重点线还差21分,父亲故作轻松地说,“考不上,给你买上。”他已经挣足了我的高价学费,望着父亲日渐苍老的面庞,我再也控制不住了,转过身,泪如雨下。收拾好书本,我毅然的走进了一所专科校园,也就是现在我们的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因为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只要我努力,专科生就不一定比本科生差,要让父亲有一天能拿着儿子的大红喜报,而不是比别人多出几倍的血汗钱。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