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两对情侣别墅互换 情侣的互换过程千姿百态

时间:2018-05-17 13:11:19  来源:  作者:

  2007年7月26日,虽是盛夏,哈尔滨凌晨的空气里却透着丝丝凉意。此时,某小区的一幢居民楼里,人们仍沉浸在梦乡,除了远处公路上偶尔传来汽车的喇叭声外,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

  “来人啊!有人自杀了!”一声刺耳的惊呼划破了这片宁静。五楼的一户人家依然亮着灯,客厅沙发上躺着一位已陷入昏迷的女子,她左手腕上一道深深的伤口正汩汩地冒着鲜血,血已染红了乳白色的地砖,一旁的茶几上放着倒空的安眠药瓶。她垂下的右手依然攥着两封信,一封收信人是“高杰”,另一封则是“华伟”……这个场面让刚开门回家的年轻男子惊惶失措,他吓得惊呼起来。

  女子叫袁莉,24岁,哈市某机关职员。受到惊吓的男子就是高杰,袁莉的现任“男友”,哈市某中学教师。而“华伟”则是袁莉远在重庆的前男友。

  袁莉和华伟2002年同时考入北京某大学,在新生联谊会上相识。因都爱好文学,两人一来二去,爱情便潜滋摆预。来自哈尔滨的袁莉性格内向,而来自重庆的华伟则热情奔放,他俩情投意合,性格互补,成了校园里的模范情侣。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四年美好的校园生活很快就接近尾声了。华伟一向不喜欢北方的饮食和气候,理所当然地把家乡重庆作为就业的首选地。2006年4月,华伟与重庆某外资企业签下了就业协议。当天晚上,他特地带袁莉去校园的情侣林,激动地向她描绘未来:“莉莉,跟我回重庆吧!一安顿下来,我们就结婚……”然而,他说了半天,恋人并没有自己预想中那么兴奋,反而满脸愁云。原来,袁莉是独生女,父亲去世多年,母亲身体又不太好,一直盼着女儿毕业回家好有个照应。

  他们各有各的打算,谁也说服不了谁,那晚两人不欢而散。几天后,满脸憔悴的华伟主动找到袁莉,沉默了许久后,他开口表示,毕业后跟她回东北,并打算尽快向父母摊牌……他的转变让袁莉感动不已,两人重新开始筹划未来。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华伟准备把想法告诉父母时,父亲在出差路上突然遭遇车祸,左腿骨折。母亲既要上班,又要照料父亲,实在忙不过来,华伟只好回家帮忙。父亲一康复出院,华伟就提出准备毁约追随女友去北方。他的提议遭到父母极力反对:“我们年龄越来越大,只有你一个儿子,要是再出个啥事,你不在身边,谁照顾我们?”华伟虽然放心不下父母,但更割舍不了爱情,于是硬着头皮继续向父母争取:“以后我在北方稳定了,把你们接过去养老。”但父母哪肯听,最后他们丢下一句话:“你要去北方,咱们就断绝关系,就当没生你这个儿子!”

  见父母态度坚决,华伟只好向袁莉求救,希望她能说服母亲,将来接她到重庆安度晚年。没想到,袁莉母亲一听就火冒三丈,还把电话打到华伟家里。两个母亲在电话里争执不下,一方面觉得孩子不为自己着想,另一方面又觉得对方太自私,最后,两人竟然吵了起来。

  双方就这样一直僵持到毕业。7月初,袁莉只好独自回到北方,在哈尔滨市一机关当办事员,而华伟则去了重庆那家外企。相隔千里,两人只好背着父母用短信和电话倾诉相思之苦。可是他们每次夜间打电话都得等家长睡下,打完电话恋恋不舍地收线时往往已是凌晨。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两人都感到异常疲惫,白天上班无精打采,而且每次在电话里谈到未来时,两人都感到很茫然。慢慢地,他们对这段感情有些绝望……

  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华伟百无聊赖地在网上闲逛,突然,他被一个名为“情侣互换”的帖子吸引住了:“我和女友感情很好,可如今毕业各自回了家乡。女友漂亮,性格活泼,但是个马大哈,身边需要人照顾,而我远在千里之外,心有余而力不足。诚心寻找同样分居两地的情侣,大家交换情侣,好互相有个照应……”

  最初,华伟觉得这个互换情侣的提议非常荒唐,但继续看下去,他有了几分同情和心酸,帖子的后面这样写道:“也许有人觉得我的提议荒唐,但我确实是真诚的,也是我和女友商量的结果。虽然我和女友至今仍有感情,但我们谁都清楚,这样分隔两地,最终难以走到一起。我们流了多少眼泪,没经历过这种痛楚的人是不懂的……”华伟从帖子里看到的俨然就是自己和女友的凄凉境地。当他看到发帖人身在哈尔滨,而其女友正好在重庆时,心狂跳起来。他收藏了帖子。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无意中看到的帖子,最后改变了他们四个人的命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