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目前的数学课正在学习20以内的运算。女儿的速度很慢,常常有畏难情绪,不想写作业、不想上数学课。当第一次看女儿做算术的时候,我的情绪差不多就崩溃了,非常简单的东西反复说也听不懂。越说她越急,眼泪就流出来,甚至变成嚎啕大哭。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自以为的帮助其实已是在阻碍她。我开始反思我的态度。我的态度里有一个预设,似乎你已经上小学了,你都学过了,你应该怎样怎样,忽视了她实际的水平。
而现实情况是,她并没有学懂学会,反而觉得学不会而不想学。这个问题就有点严重了。于是我开始调整方式,找到合适她水平的材料,帮助她重新开始,并且把简单的规律一遍遍耐心地告诉她,并且轻言细语地鼓励她“慢点没关系,我们慢慢做就好了”“学会了方法,熟练了之后就会越来越快”“我们不怕校长检查,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妈妈上小学的时候,算术题也总做不完”等等。一旦题目做完一部分,马上给予鼓励,一点点的进步都进行鼓励。到上周做作业时,畏难情绪已经好了很多了。
孩子需要鼓励,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如果像之前一样,我总是把关注点定为在孩子的错误上,不断纠正,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沮丧气馁。更好的方式是提供给孩子多种途径和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可以学会,自己能行。
幼儿园阶段,他们学习认字、迪士尼英语、汉语拼音、简单的数学运算,我从来没有过问,也没有帮助过孩子。当时认为,幼儿园阶段就让她慢慢地学,不给她增加压力了。
等到幼儿园衔接班快结束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同,女儿未必能够在没有家人帮助的情况下,跟得上老师的步伐。比如她的拼音就学的一塌糊涂,数字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搞清楚。导致的问题就是,不想上语文课,也不想上数学课,自信心落到谷底。于是放假期间,我给她下载了两个游戏,一个拼音的,一个数学的。但是,这个办法也很有限,游戏是游戏,知识还是没有明白,反而每天惦记着玩游戏。
所以当女儿上了小学,看到他们的课本难度以后,我认识到:虽然我不在乎她的成绩和表现,但是真的不能放任不管,因为她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她的信心和乐趣。我需要做点什么来帮助她建立信心、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习惯,而这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小学阶段的内容说简单也不简单。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她确立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积极性的小小幼苗只有建立在成就感上才会日益成长。所以我正在多方努力让孩子能不费劲儿地学会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