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东北坑上的一家人 大炕上和亲家的风流事

时间:2018-06-29 15:03:46  来源:  作者:

  “妈,这不好吧,我妈想着孙子呢。”

  “放心,她孙子也是我外甥,我会好好带着的,等我女儿回来你再来接。”

  “这……”

  “你走吧,现在想接他回去是不可能的,想他了来看一下,让你妈好好照顾大外甥,她只照顾一个应该不会腰酸背痛了吧。”

  “……”

  “快回去吧,家里还有个大的呢!”

  ……

  不知道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反正现在的结果是小刘姐和妈妈带着小儿子,小刘姐的老公跟婆婆带着大儿子,往来很少。

  一个天天要妈妈,一个天天想爸爸,哎,亲家变冤家,这孩子遭了罪。

  这年头,亲家难当啊,不,那是因为我们方法不对,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冤家、亲家》告诉了我们如何与亲家和谐相处的正确方法。讲的从文革时期开始,三个年轻人两家人演义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的故事。

  文革时期,刘素珍、王国胜、周宏伟三人是中学同学。王国胜和周宏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都爱上了刘素珍。刘素珍阴差阳错地嫁给了王国胜,两个男人之间有了隔阂。之后,老王家和老周家住在了一个院子里。刘素珍经常因为初恋情人周宏伟而被老伴挖苦。两家人渐渐成了冤家。王国胜和刘素珍生了一儿一女。周宏伟和妻子也生了一儿一女。两双儿女互相配成了对,本是冤家的两家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终成了亲家。为了经营好重组的亲家关系,人人各退一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舍自家为亲家,日子就在亲家之间的嬉笑怒骂中流淌过去,有激烈的冲突,也有动人的情感,笑中带泪、泪中带思。

  最终,两个冤家似的亲家成了最和睦的一家人。

  亲家,本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个家庭,因两个孩子的联姻而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两家教育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许多问题见解肯定存在差异。怎样处理好亲家关系,直接关系到小夫妻的和睦。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爱、理解和宽容了。

  也需要遵循四多多的原则。

  1、多多谦让,家庭成员之间不要事事针尖对麦芒,多给对方说的机会,多为对方着想,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亲情无价哦。

  2、多多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为家庭做一点,少为自己考虑一些。

  3、多多沟通,很多矛盾都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矛盾激化。所以更要多多沟通,才不会有积怨。

  4、多多感恩,人生短暂,凡事想开点,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勾心斗角,不要贪小便宜,心胸开阔一点,乐于感恩的人活得轻松愉快。

  虽然这样做了以后不一定会钱多多,但一定会和气多多,喜悦多多,幸福多多呢!

  睡大炕的在国内大概也就只有东北人和胶东人吧。我们胶东的大炕一般由黄土垒成,位于正屋中间,横跨整个屋子,将两面墙连在一起,上面会铺上席子,其中一端下端是同厨房的大锅连在一起。

  每次做饭的时候,烧大锅的热量直接通到大炕上,让大炕成天都热乎乎的。

  大炕有很多功能,是会客室,是餐桌,是暖炉,是床榻。

  早上起床后,人们会把床铺收好,卷在最里边,然后抻平床单,下床做饭。这就是一个开放的会客室。

  做好饭,一个小方桌拿到炕上摆上,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着餐桌吃饭。一日三餐皆是如此。大炕就是胶东人固定的餐桌。

  吃完饭,收拾好,有客人来访,胶东人会很热情的招呼“脱鞋上炕站(玩)啊。”

东北坑上的一家人 大炕上和亲家的风流事

  大家在炕上聊天说话。姥姥姥爷那一辈人,尤其喜欢吃饭的时候招呼孩子们上炕坐在炕里边的铺盖卷儿上。一方面坐得高,吃饭更容易够到餐桌上的食物,另一方面小孩子坐炕上,就不会跑来跑去,也不碍事儿。还有,能够让炕上坐,也被认为是家里待客的最高殊荣。

  北方的大冬天,人们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盖一床小薄被子,嗑瓜子说话,感觉也是莫名的亲近。火热的大炕就是暖炉,不仅温暖着人的身体,能够盖一床被子聊天说话,也温暖着人心。

  尤其是女孩子那几天肚子冰凉,腰疼什么的,从炕头上躺会儿,那种暖心的热量不霸道确有丝丝入扣的魔力,让整个身体都放松下来,每个毛孔都打开,上下循环,洋溢着温暖,熨帖呀。秒杀暖宝宝、热水袋等一切取暖装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