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一个朋友发了父母旅游的照片,看着二老开心快乐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八年的母亲,她一直是我心底最深处的温暖,是我童年记忆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母亲59岁离世,如果活着,今年才67岁。在母亲离开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始终活在母亲还在的心理习惯下,每每逛街看到一些衣服的时候,会有购买的冲动,这要是母亲穿着,会多好。转念间,心灰意冷,一切都只是如果了。
八年的时间里,我和母亲离得并不远,经常在梦中相遇,相遇时,她是那个健康的、亲切地和我聊天的年轻母亲。最初每次做梦,看到母亲自如行走,我都是欣喜若狂的,那么多年我耿耿于怀让她恢复健康的渴望在梦里实现了,让我一下子放下了心里的那块沉重的石头。梦中和母亲在一起,短暂,可那么快乐,母亲总是我心灵里最舒服的那个部分,醒来,满满的幸福。
回想和母亲相处的那些年,我求学、工作在外,很少回家,每次回去,母亲都非常高兴,不仅仅总是问我要吃些什么,也时刻把我带在身边。去姥姥家,我要同行,去逛集市,我也陪着,甚至做农活,我也和她一起动手。和母亲一起的时候,她的脸上始终是快乐的,满足的,欣慰的,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自豪。
小时候也陪妈妈干活,边干活,她边给我讲一些道理,比如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等。她在困苦的生活里,深刻地体会到人情冷暖,体会到因贫弱受到的歧视,甚至亲人都瞧不起你,所以,她期待我能够自立、自强,能够代替她走出大山,走出困窘的生活状态。
那个时候,她即使身无分文,家无斗粮,却能乐观面对。在农田里挥汗如雨的干活之后,回到家里还要忙活我们的三餐,打扫卫生,处理家事,甚至要上山砍柴、背木头。沉重的负担没有打倒她,就是因为她对我们三个孩子充满了期待,一个弱小的母亲,用其伟大的精神哺育着我们,让我们不仅有傲气,更要有坚强的脊梁,如今,我们完成了她的希望,她却永远看不到了。
回忆母亲,总是能回想起她看到我成绩时的欣慰目光,回想起在我拼命工作以养家活口时,她给我的那些轻轻的嘱托:不要那么拼命,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穿的时候穿,该吃的时候吃,别(委)屈自己。不值。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可生活给了她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人生的道理,她比我先懂很多年。贫贱夫妻百事哀,在家庭经济困难的那些年,母亲是缆独的,她在亲人那里受到的(委)屈,在父亲那里缺失的关爱,统统地埋藏在心里,淤积成疾,后来一并发作,就要了性命。所以,回忆母亲,我内心是愧疚和不舍的,一个一生为了孩子和家庭、为了吃饱穿暖走过困难岁月的女人,解脱在孩子都成家立业以后,用什么能够告慰她的付出呢?是我们的成功?还是她的如愿以偿?
在我大学期间,恰好是家庭关系最复杂的时候,母亲既要学会做个好婆婆,还要做个好儿媳,同时和父亲的关系也在调整,这样的情况下,我是她唯一贴心的棉袄,我们母女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表诉不了的亲情。每次回家,夜谈都是在恋恋不舍的氛围里结束,在心里,母女总是那么亲近。
回头来看,一辈子,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像母亲那样爱我,关心我,支撑我的坚强。我也是她不可代替的安慰。
母亲走了,最爱我的那个人也去了。感觉内心里最温暖的支撑坍塌了。缺失了母女情的滋润,我像缺少了一种心理的方向,缺少了成长的根。留恋母亲,不是希望她能给我多少关心和爱护,我只希望精神上有她,时刻影响我,让她那么多年对我们的付出得以回报,让母亲安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