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高考压力大要爸爸 女儿即将高考爸爸却说这句话:女儿张婕就要高考了,村里像张连标这样家有考生的爸爸,大多数都去沭阳县里陪考了。可张连标却有劲使不上,他的心情无比矛盾:“一旦考上就麻烦了。”昨天,本报一考圆梦阳光助学行动接到一位沭阳庙头镇赶埠村村民的求助。
这位45岁汉子告诉记者,“我们有三个孩子。之前,我老婆在家带孩子,我在北京打工,给人家贴墙纸。我当过兵,身体也好,小日子过得蛮美的。”然而,那些寻常的日子,却因为一场车祸成了回不去的过去。
2015年9月20日,张连标的妻子在骑三轮电瓶车时,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她的头部和脸颊严重受伤,肋骨也断了好几根。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但脑部手术留下了后遗症,张连标妻子头顶凹陷,意识时常模糊,出门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由于事故责任不清,大货车司机没有对其进行赔偿。医院的治疗费用高达18万元,至今还有六七万没有还清。妻子车祸之后,张连标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回来全职照顾家庭。
三个孩子,一个在村里读幼儿园,一个在镇上读小学五年级,一个在县里读高三。大女儿张婕住校,一个月回来一趟。每天清晨,张连标早起烧饭,然后把妻子反锁在家里,送两个孩子去学校。回家以后,就忙着做各种家务。“我们一家五口,四个人吃低保,一共一千多元。正府对我们也很不错了,可是开销太大,根本不够用。”
张婕在沭阳县修远中学上高三,学的是美术,耗材和学费都比较贵,几乎每个月都要花两千元左右。迫于经济压力,张连标不止一次动过让女儿辍学的念头,可是老师说,孩子在艺术上很有天分,再难也要让她读书。为此,学校还大开绿灯,为张婕免去了学杂费。前段时间艺考,美术分170分达标,张婕考了256分。当她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对着她笑,却一下子忘记了女儿的名字。
一边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一边是女儿的前途和梦想。双重压力之下,张连标说,“我就差发疯了。”从朋友圈看到扬子晚报一考圆梦阳光助学行动的启动消息后,张连标像是看到了一线希望,他再三拜托记者:“一旦考上就麻烦了。你们一定要帮帮我啊。”
学子的话:我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我知道,只有努力才能改变我和家人生活。
与刘倩简单交谈之后,发现这个皮肤黑黑的农村女孩所拥有的乐观与开朗出人意料。“我不太去想那些烦心的事,做好自己就行。”她说。
刘倩:想到外面看看,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延吉
车子行驶在三道湾镇的公路上,一侧是陡峭的山岩,一侧是宽阔的水库。刘倩不时向车窗外张望,路旁的景色既熟悉又陌生。“考完试我就回过一次家,没办法,要在市里打工。”刘倩说,她也想家,可是她要在城里做家教,每小时25块钱的收入对她来说着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虽然,相对于她的学费来说,是那么微薄。
“这是我上初中的地方,离我家还有挺远的路呢。”看着窗外的景色,刘倩兴奋起来,她粟怎中的同学现在大多不读书了,有的在化妆品店打工,有的当了出租车司机。“上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很开心,但是上高中不开心,压力很大。”
爸爸说,如果考了个一般的大学,就不要再念书了,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大学生,再有一个实在供不起了。刘倩的哥哥4年前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度成为村里的骄傲。“我哥就是我的榜样,我想和他一样,上大学,到外面看一看,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延吉。”刘倩说。
在村里、镇里,刘倩考试总是前几名,到了市里,竞争开始变得激烈。“他们都比我聪明,比我基础好,所以上高中以后我拼命学,一考不好就会偷偷哭。”
高中的三年,是痛苦的三年,刘倩这样说。
父亲:唉,真不希望她考这么好
延吉市三道湾镇屯田村,山边一个静悄悄的小村子,这里的土地并不多。二十多年来,刘倩的父母在自家的三亩薄田上辛勤劳作,已经供出一个大学生,如今,又要供另一个。
1991年,刘倩的哥哥出生那一年,刘倩的父亲刘本洪爬树采松子的时候掉下来摔伤了腰,导致腰椎骨折,至今不能干重活。刘倩出生时,因为超生,刘家还交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罚款。“这么些年了,我们村一共就出过俩大学生,还都是好大学。”说起这个,刘本洪眼中放光,儿子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保送研究生,女儿以640分考上大连理工大学,这在全村,甚至镇里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