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厦说,传销活动在自己的家乡农村已经“白热化”。一批批人被亲友说动,来到合肥。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他们并非不知道传销是不被法律认可的,但依然硬着头皮干。有空着手回家怕丢脸的原因,更多是被贪婪和欲望驱动。
厦门富商被“传”染沦落到卖炒饭谋生
陈厦说,他参与一段时间后升至“经理”,这还不够,必须上“总”才能有希望赚钱,而上总需要下线交纳的“份额”(每一个份额就是3800元)达到600个。“的确有老总赚到钱,可以买房开宝马,这就是吸引人的地方。”因此,很多人憋着一口气“赌一把”,认为自己能成为“万骨枯”中功成的那“一将”。
但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将家底输个精光。陈厦说,自己在组.织里认识一位厦门人,当初出海营生,收入不菲。经不住“家里坐着就能赚钱”的诱人来到合肥,几年后一名不文,没脸回家,在周谷堆边租了一间民房,卖炒饭艰难度日。
不顾礼义廉耻“女经理”色诱下线
在“组.织”里,陈厦渐渐看透了传销的本质。他说,很多人在“组.织”里一段时间后,渐渐自己说服自己,此后便去欺骗别人。这一套洗脑过程也十分有讲究。比如你是比较落魄的人,“组.织”会选择一个有相似经历的人来说服;你有从商的经历,自然会有一个“大老板”来显摆。陈厦在接受洗脑时,就曾经遇到一个自称做过镇长的人。总之,他们会让你相信,这一行能够吸引各种人才。
陈厦说,把亲友都骗个遍后,很多人把下线资源发展到网络上。不少女性以网络“谈情”的方式吸引别人来合肥,甚至与多人发生男女关系。
圈子里对这个现象早已默认,甚至流传一条荤段子,“有家变成没家,没家变成有家,一家变成多家”。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经理”。陈厦说,这些乱象足以说明干这一行早晚会礼义廉耻全不顾。
天鹅湖畔噱头多景观石也“躺抢”
说到天鹅湖周边的各种秘密和噱头,陈厦笑着说,自己就干过洗脑解说员。“天天都有人说,听都听会了。”比如,那块“著名”的兰亭集序景观石上将“序”错印成了“叙”,就被演绎成特意向“投资人”“叙说”的意思。而只要能和1040、21、38等数字联系起来的东西,都可以被无限联想。
有意结束自己的传销生涯后,陈厦没有立刻退出,而是又坚持了一段时间。主要是为了搞清楚他能够接触到的传销网络,以便向有关部门举报。这次,他就带着一张涉及数百人的大图,还有近60个涉嫌从事传销活动的出租房地址。目前,包河区打传部门已经受理,并着手调查。
陈厦说,不管“有脸没脸”,他都要回家了,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举报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对于打击传销,他认为要增大力度,特别是完善法律,否则只能是“破网”而非“收网”。
心理剖析
明知是骗局但贪婪在作怪
记者:明知道是骗局,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从事传销?
陈厦:说白了,就是人的贪婪心理在作怪。虽然很多人栽了,但毕竟有少数人是能赚钱开宝马的,所以很多人都抱有自己能成功的侥幸心理。
记者:赚到钱的都是哪些人?
陈厦:当然都是“上总”的头目。也有些“老总”凑钱买台好车,轮着用,为了显摆,让底下的人眼红。不过现在“老总”支出大,整天要请人吃饭、喝咖啡、稳定情绪,周谷堆附近一个咖啡馆就有个定点包厢,一天好几百块。所以,现在赚钱的人越来越少。
记者:搞传销主要有哪些活动?
陈厦:其实没什么事可以干,就是联系下线,在屋里和别人聊天,做思想工作,喝茶、抽烟。干传销就像是例街老鼠,说话不敢大声,也不准频繁走动。
记者:传销大巴洗脑活动是“组.织”特意安排的吗?
陈厦:其实并不是,是一些脱离“组.织”或者“组.织”外的人干,赚“组.织”里人的钱。还有很多黑头车是合肥本地人的,自己开自己做“导游”,一天两三百元左右。
记者:家乡难道没人反对你们出来?
陈厦:当然有人反对,所以很多人都没脸回家,硬着头皮在合肥干下去。实在不行,就做点小生意,比如我刚才说的那个卖炒饭的老乡。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