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儿子把大门关好妈又痒了 儿子你快点开始你爸要回来了
孙海洋的儿子在家门口被拐走
张宝艳记得彭高峰和孙海洋的眼泪:有天深夜,彭高峰打电话给她,说一个人躲在楼上哭,不能当着老人与妻子的面哭,但他也想儿子乐乐;另一次是2011年2月,彭高峰找到乐乐不久,北京一家电视台邀请他们去录制节目,当时彭高峰哄乐乐玩闹,孙海洋在一旁看着,又羡慕,又强忍着泪水。
孙海洋有时也恨自己不是电影里的“土豪”。为了寻子,他如今没有工作,一家几口蜗居在深圳的一处出租农民房里。和电影剧组的工作人员见面时,孙海洋主动请求把儿子孙卓的照片、他的手机号吗放在片尾。这个要求让所有人心里一酸。
这些天,孙海洋不断接到陌生人的电话。常有陌生人泣不成声,说万万没想到电影演的是真实故事。孙海洋反而安慰对方:“没事的,孩子一定会找到的。”
孙海洋清楚记得,2007年10月9日,凌晨一点,他就起来干活,完全沉浸在兴奋中:因为就在1日,为了孩子能在大城市接受好的教育,他刚把孙卓从湖北老家接来深圳,而他的包子铺就开在人来人往的街口,新生活即将展开……可那天晚上,孙卓被人贩子用一辆玩具车、一串芒果片,在离家门口不到100米的地方拐走了。
孙海洋从此踏上漫漫寻子路,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欺骗、冷眼、驱逐……接踵而至。电影里,黄渤被一张PS的照片骗去穷乡僻壤,险些丢了性命;现实中,孙海洋曾认定一家报纸上登的照片是孙卓,不顾家人反对,远赴甘肃银川。但当他转了三次车到达银川见到那个孩子,幻想轻而易举被击碎,他不禁放声痛哭。
同样是在2007年,宝贝回家寻子网开始运行,孙海洋找到张宝艳,做了登记。
张宝艳:
一天工作12小时是常态
张宝艳也尝过差点弄丢孩子的滋味:儿子曾意外走失三小时,虽然只是一场虚惊,可那三个小时,是张宝艳迄今为止最煎熬的时刻。后来,她发现被拐儿童并不是个别现象,在南方很多地区,甚至天天有丢孩子的,在云南昆明,有时甚至一天会丢五六个孩子。可家长们寻找孩子的方式非常原始:张贴寻人启事或是小范围的几个家长成立一个寻子联盟。张宝艳觉得,这样想找到孩子,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有些家长在找孩子的过程中,可能见过一二百个被拐的孩子,但有价值的线索没有可以共享的信息平台,使其他家长错过了机会。于是,原本在银行担任中层干部的她辞了职,创办了宝贝回家寻子网。
如果不出差,张宝艳一天的工作大致如此:早晨八点例会、处理QQ上留言与微博微信的信息、协调各个工作群提交的需要警方协查的寻人线索、举报及采血等问题……一天工作12个小时是常态。
张宝艳介绍,网站上,家长登记的资料在家寻宝贝版块,孩子找家的资料在宝贝寻家版块。如果有新丢的孩子,志愿者会指导家长报警、查找监控录像,提醒家长去福利院救助站等地方去寻找;另外,还会指导家长查找平时不注意的一些死角,然后指导家长去警方处采集DNA,同时一直跟进到确认DNA入库,指导家长如何防范骗子。最后还没有找到孩子,就进入长期跟进阶段,他们将在网上关注每一个宝贝寻家的信息,与宝贝寻家的信息对比。
孩子找家的资料,则主要来源于从小被拐现在来找家、警方解救、福利院收留、别人举报的人群,“接到这些资料后,我们也是指定志愿者一对一的跟进,跟进志愿者会从气候、地理环境、家人姓名、成员、动植物、饮食习惯、方言等各方面启发寻亲孩子的记忆,缩小寻亲范围,寻找突破方向。”张宝艳说。
最大的心愿:
愿“天下无拐”
2011年2月,彭高峰的儿子乐乐被拐3年后,在江苏邳州找到了。数百个记者聚集到机场,拍下乐乐和家人重聚的画面,只有为数不多的镜头捕捉到,孙海洋被人群甩在后面,脸上写满失落。
今年10月9日,孙海洋一家又度过了沉默的一天。七年来,每逢孙卓的生日和他走失的这一天,都是一家人最悲伤的日子。
北京的画像专家根据多方模拟,画出孙卓现在的照片,孙海洋把画像放上了自己的微博—如果孙卓没有走失,他今年该11岁,快小学毕业了。
他也拜托钱江晚报记者帮忙发布:“如你还记得2007年10月,身边朋友的家里或村子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孩子,或你在村(委)会、派出所上户口时,碰到过一个4岁的小男孩,请提供线索,绝对没有麻烦,只要知道孩子的下落,好告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安好就行,我的手机号吗是15920054088。”
“不管过去多少年,任何一个家庭都不会放弃”,孙海洋依然怀抱希望:“我有种强烈的感觉,觉得孙卓就要回来了。”
为了帮助孙海洋,以及更多被拐儿童家庭团圆,52岁的张宝艳依然忙碌着:“丢的很多孩子还没找到,我们的工作就停不下来。”退休对她来说,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张宝艳说,她和宝贝回家的志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天下无拐”。
最有成就感的事:帮助走散11年的孩子回家
最伤感的事:寻子未果的妈妈头发全白了
2011年2月,彭高峰的儿子乐乐被拐3年后,在江苏邳州找到了。数百个记者聚集到机场,拍下乐乐和家人重聚的画面,只有为数不多的镜头捕捉到,人群背后的孙海洋脸上写满失落。
那些和孙海洋一样仍在寻子路上奔波的家长,最让志愿者们揪心难受。在宝贝回家浙江志愿者的QQ群里,一共有569名成员。每找到一个孩子,都给了志愿者们莫大的喜悦。
网友“7天的野猫”平时在宁波工作,主要负责论坛维护、协调信息工作。她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帮助离开江西老家11年的樊笛找到家,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去年6月2日,她的微博收到一条留言。留言的网友声称,他就是她发布的寻亲信息里的“樊笛”。他只记得,有个好朋友叫做佳佳,家门前有条青石子路。因为种种顾忌,他拒绝了进行DNA检验。
“野猫”在樊笛与樊笛的姑姑间搭起一道桥梁,更多信息浮出水面。“野猫”常常坐在电脑前一整天,不错过每一条新消息响起。令“野猫”欣喜的是,最终经过双方印证,确认樊笛就是那个走失11年的孩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