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去外婆家的路上与妈干 去外婆家车上堆满了东西坐后排

时间:2018-09-10 14:17:02  来源:  作者:

去外婆家的路上与妈干 去外婆家车上堆满了东西坐后排

  老婆笑了笑,对我说:

  “今年春节回家,你还是去走一走去外婆家的那条路,这样你就圆梦了!”

  今年春节在老家,我特地抽时间,准备再走一趟去外婆家的路。

  当我走到白塔,准备寻找以前那一条进村里的小路,却怎么也没有找到。我觉得奇怪,以前明明一条小路进去,可以走到白塔小学啊。于是,我向附近的老人家问路。

  老人家看看我,说道:

  “你说的那条路,都是十几年前的路了。现在那条路已经没有了,根本走不通。你没有看到吗,这旁边就修了新农村公路,这条公路一直可以走到高垭。你说的以前那些小路,要么被推平了成为种蔬菜的地方,要么长满杂草,无法通行了。”

  我不死心,执意往前走去。我想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原来那条路的蛛丝马迹。我发现,原来的小山,原来的院落,统统不存在了。眼前是一大片蔬菜基地。原来的一些农家居住地,都找不到踪影。

  就这样,梦里去外婆家的路,就只能永远在梦里了。

  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的路途是遥远悠长的。

  一家人先是坐半个小时的人力三轮,沿着坑坑洼洼的公路颠簸着去吗头,再坐船横穿整个湖泊,那一个小时里,我们或伴随咿咿呀呀的船桨声打瞌睡,或与船夫闲聊,也不觉时间的漫长。下了船再沿着逼仄的山路走个五六里就到了。

  每每快到外婆家门口的时候,就已经兴奋不已。那里有李树桃树柑桔林,荷塘渔场牲畜棚,四个舅舅三个姨,表弟表妹一大群与我们一起小聚。

  后来通了公路,为了享受更便利的交通,我们家从农村搬到了城镇。去外婆家变得容易,大家却都忙起来了,常常聚不到一起。

  彼时小小镇的服装店,小餐馆,小卖部,车站都在路边野蛮的生长起来,我们家也开了白酒作坊,我去了更远的地方求学,爸爸踩着自行车把生意扩展到了周边的城镇。

  除了过年,我们很少去外婆家了。但外公会来看我们。

  春天,他挑着担子,一筐放满水蜜桃,另一个筐里挑着他的小孙子;

  秋天,他一手拎一蛇皮袋刚从树上摘下的柑橘,另一手提两只捆住翅膀的老母鸡。

  可是,他却不走高速。为了当天赶回去,在月亮还没有退场的清晨,他就动身了。当他满身露水站在我家门口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妈妈总会埋冤他不舍得花几块钱车费,外公呵呵笑着说东西经不得汽车颠簸。

  就这样寒来暑往的五年,外公从来没有间断过,直到他生病。

  有好多次,我都想跟他一起走,不知道那条老旧公路上还有没有野草莓,划船老大爷家的儿子娶了什么样的媳妇儿,湖边上的还有没有可采摘的野菱角……

  可是有什么事比上学还重要呢?再说,父母正在为生意而发愁。那些精明的生意人,从我家买纯酿出来的白酒,兑了白开水倒卖出去,惹得父母除了骂他们缺德,也没有其它办法。

  妈妈的身体从这时开始出现毛病,后来发展到四处举债求医。我多次幻想要是有个大户能买下我们家所有的酒就有钱了,但实际情况是,抽屉里的余钱让我看一次就心凉一次。

  我们再去外婆家的时候,是外公捎信来说,前两天卖柑橘赚了500块,让我们去取。他已不止一次资助我们。

  四通八达的交通,似乎并没有改善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年轻人在小镇上寻不到财路,转而搭长途汽车去广东一带淘金了。很快他们就带回大量的现金,街上时不时会有轿车经过。

  在我中考成绩还没出来时,父母决定让我也出去打工。尽管外公让妈妈再想想办法,我也还是辍学了,带着我们全家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寄托,第一次走出了湖南省。这一走就是两年。

  第二年的某一天,妈妈打电话给我,带来外公快不行了的消息。

  我风尘仆仆的赶去外婆家时,突然很想走一次记忆中的老路。我希望时间变得慢一点,再慢一点,等一等我没来得及发酵的情感,仿佛路上的漫长能延缓外公的生命。只是那条十来年未走的老路已经荒草丛生,湖泊边上也没有可渡的船。

去外婆家的路上与妈干 去外婆家车上堆满了东西坐后排

去外婆家的路上与妈干 去外婆家车上堆满了东西坐后排

  当我见到外公,他躺在堂屋的一堆稻草上。八仙桌和毛主系像还在,可是他已经沦为被废弃的零件。几年未见,我已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外公的泪水在那张枯黄的寿斑脸上泛光,他伸出手来,口中发出嘤嘤的声音。这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了十几年。很久以后,我才开始懊悔,为什么不叫一声外公,为什么没有去接他伸过来的手,为什么不告诉他我很好,未来会更好,你放心?

  后来那些年,为了还生病时欠下的债,父母在生活的激流里左奔右扑,我们家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外公一走,树倒猢狲散,整个大家庭开始四分五裂,各自寻求财路去了。

  现在爸妈他们老去,轮到我们这一代带着改变命运的使命前行了。

  忙忙碌碌中,我逐渐与家乡的亲人失去了联系。一线城市的生活独立又清静,邻里互不干扰,朋友保持距离。在这里约的每一次饭局,看的每一场电影,都带着靠拢社交圈的目的,社交又是为了巩固自身的资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我们在走的,是一条目的性极强的捷径。

  然而人情淡薄的岁月里,物质条件好了,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危机感始终形影不离。

  在迷茫的时候,我真想念过去的年代啊。那时亲戚邻里关系粘密,端个饭碗就开始串门聊天,偶尔结伴走夜路看场花鼓戏。虽然没有钱,但也永远不缺吃的。别人送来一篮子鸡蛋,我们回他一壶白酒。春摘桃,夏采莲,秋挖藕,冬捉鱼,日子过得悠悠然。

  木心先生在他的诗里写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外公总是选择那条难走的路了。路上的一草一物,一湖一景,老船夫和他的儿子,还有路尽头我们这个让他惦念不忘的贫穷之家,都已经成为了他情感里的一部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