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医院治疗,恩师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了终生的半身不遂,同时也花干了张老师北漂生涯打拚来的所有积蓄。如此,对于张老师来说并没有什么,只是对于老师的未来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在恩师病重的时候,也有一些学生过来看望,但只是匆匆忙忙地一走了之。恩师要出院了,要到哪里去,谁来管这个半身不遂、却又需要人护理的恩师成了张老师的心病。
医院摧着出院,张老师无奈之下,叫来了恩师的几位得意门生商量恩师的后事。有的说送到养老院去,有的说交给正*府吧,可是送到哪里也需人钱的,这是躲不开的现实,当一谈到钱的时候大家都哑口无言了。于是,有几个师兄居然想出阴招说:“我们把老师用一手推车放到天*安门广场去吧,那样正*府肯定会管的了”。
张老师看到师兄师姐们没有一个建设的意见和人性应有的姿态,心中的凄惨不打一处来,但这又如何能责备他们呢,他们也在北漂的寒流里艰辛地随波逐浪,事业无成,又怎能顾及恩师呢!好在自己创业比他们有些成就,罢了,我来抚养老师吧!
一句罢了的感叹,一份无奈的承诺,却造就了十几年的漫长而艰苦岁月。张老师带着恩师居住在北京郊区的出租房里,每天精心为老师喂水喂饭,正常人是一日三餐,而病人却是四餐五餐的,张老师从没有过丁点的怨言。然而生活需要物质的支撑,需要金钱做保障,不说房子需要租金,吃饭需要金钱,就是恩师的生命却是药物维持着。时间短了,谁也能克服,日子长了,作为一个北漂、却又没有收入的女子,面对这样的困难如是一座命运的冰山,天天悬在自己的头顶之上,压的喘不过气来。
常言说:“人的一生,选择与命运相连。”你选择了圆满,付出的却是艰辛;选择了高尚,却要遭遇生活中的卑微;你越是坚持你的选择,或许你承受的却是一生的磨难。十几年过去了,张老师以创作国画为生,以此支撑着生活的必需和恩师的医药费用,并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追求艺术的本真,将自己人生的苦楚深深埋藏在牡丹的微笑里,超越自己。
人生没有前后眼,悲喜祸福两渺茫。每当我看到张老师憔悴的样子,便会问起她是否对当初的承诺而后悔时,她却淡淡地一笑说:“每个人都会有伤痛,我不想到处展示自己的伤口。”是啊!张老师的伤口太多了,一句承诺,失去的是自己的青春和豆蒄年华,也失去了自己人生的梦想与追求。美好的事业与前程,人生必然的家庭与幸福,张老师什么也没有。有的依然是那份不变的承诺……
在那所中学,她是个异类。
连学生都知道,她35岁,一直没结婚,有一个同居几年的男朋友。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