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去了,就赶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想着多照顾些父母。对父母的孝心,有时并不需要多少钱,买十块八块钱的菜,就能吃几天,给些钱却没有什么用,有也舍不得花。我常常操着父母的心,心中想着他们。二十多天不回去了,连瞌睡都睡不安稳。自怕母亲忘记吃药了,唯恐有个头疼脑热的没有人照顾,担心着母亲的身体。
有一天,我正在三初中一楼的住室忙着,却见母亲提了一个黑提包到了门口,忙说:“妈,你来啦,你是咋找着学校的?”母亲微笑着对我说:“吃了早饭,五妮儿送我到草庙王公路边儿,那时候遇见了平香家的,也来社旗。一路儿坐车来了,到了大坑那儿,他给我说:一直径儿往西,就到学校了。”我赶紧说:“你坐那儿,赶紧歇歇,渴不渴倒点茶喝喝。”
母亲给我说:“宝宝怪乖吧,我来招呼些时。”
大姐回来的那一年夏天(1997年)我送大姐回去,并住了几天,那是我和母亲相处时间较长的时光。一天晚上,我用煤火炉烧了一大壶开水,晚饭后让母亲洗澡凉快。我和大姐到院子外水坑边乘凉,过了很长时间,我见母亲上穿白色的确良褂子,下穿蓝色裤子,从大门出来,手里拿了一把大蒲扇,灰白色的头发。母亲坐在坑边乘凉,我和大姐坐在旁边和母亲说话。东扯扯,西扯扯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
母爱,那如海的母爱,毕其一个人的一生也报答不了。所以做了父亲的成年男人,养了儿女知道了母亲的博大渊深,在心里将母亲神化了,有一种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爱,有一种报恩的感恩情结。他总想还母亲一个一模一样的人(儿子)去报答母亲的生养深恩。瞧,我还你一个一模一样的儿子,扯平了,谁也不欠谁了。你给了儿子以生命和身体,儿子就还给你一个同样的人,这样扯平了两不相欠。这也是人类的生存意志在人心中作祟。人具有强烈的家族延续的生存意志。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因为养了儿女才知道养儿女的艰辛。养儿女才能享受融融的天伦之乐。古人讲究儿孙满堂,多子多福。前些年实现计划生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一生就是八九个儿女,当时的消费水平也低,管个饱暖拉扯大算了。经过了几十年计划生育的宣传,节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改变了过去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再加上如今养育儿女的成本太高,生多了真的养活不起。人们普遍接受了生育二胎的观念。
岂不闻这样的格言:一是朋友面前莫说假,父母身上好安钱。在朋友面前要以诚相待,襟怀坦诚,虚怀若谷;在父母身上要舍得花钱,让父母颐养天年,这就是尽孝了。一个人不忠不孝,将何以立身。从公说对国家要尽忠;从私说对父母要尽孝。忠孝从来是一个人最好的人格体现。
二是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是出自本性,发自内心的,从来不是强迫的。而儿女对父母的孝心,讲究的是重在心,重在自愿,父母争竞出来了,要一千块钱往那儿一扔,无情无义,那不叫孝心。社会上有的儿女不赡养父母,父母告上法庭了,最终法庭判决一个月出多少钱。有的儿女拒不执行,有的儿女执行了,钱一给万事大吉,令父母寒心。
三是要留好样与儿孙。自己行孝,乃是给儿孙做榜样,言传身教,那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一个家族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
母亲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像一个个电影镜头贮存在我的大脑之中。每当忆及母亲的片断,心中就有一股暖流,温暖了全身,一种温馨美好的感觉,使人倍感母亲的慈爱。
我于夜深人静时分,心中思及母亲。母亲就如洒甘露于人间的菩萨一样,降临于我的心幕之上,来慰藉着我。
母亲絮絮地说着话,虽然话语本身也许是无关紧要的聊天。但是,我喜欢听母亲的絮语。
推自行车到了大门口,院子里静悄悄的,我的心中就有一丝不安的感觉。推开铁门进了院子,堂屋的门虚掩着。进了屋,到了西间,却见母亲在床上睡着,见了我,母亲折起身要起来,我立在床边赶紧说:“妈,你别起来,起来冷,睡的热乎乎的,凉着了。”母亲还是坐了起来,我赶紧把一个被子放在母亲的身后,让母亲靠着说:“妈,你靠着被子,头靠在被子的枕头上,这样得劲些儿。”一边说着话,一边用手将母亲的头扶了扶,让靠在枕头上舒服些。
母亲靠在被子上,头靠在被子的枕头上,絮絮地对我说着话。

母亲只好认命抬起右腿 母亲抬起殿部脱下短裤
98年的夏天,我回去,见母亲坐在床上,天不好,那几天总下雨。我坐在靠山墙的床沿上,母亲坐在靠北墙的床东头给我说:“这几天光下雨,你看山墙漏雨往下掉泥,前儿黑儿没法儿了,只好用一块塑料遮着,那一会儿您伯也起来了。
我对母亲说:“过两天,天好了,叫明哥来,上去把瓦缮缮,收拾收拾不叫漏。不然的话,夜里睡那儿,扑嗒扑嗒漏水掉泥的,睡那儿咋会睡着了?”
母亲从床上起来,到堂屋坐在椅子上,我说:“晌午吃啥饭的?我好做。”母亲说:“啥也吃的俗套,也没有啥好吃的,不的吃面条吧。”我说:“我去轧点面条,晌午做面条吃。”面条做好了,我给母亲盛了一碗,又端了一碗给父亲。一碗饭我还没有吃完,母亲将没有吃完的碗放在桌子上。我说:“妈,你咋不吃哩,凉了我再给你盛热的。”母亲摇摇头说:“稍等一会儿再说。”母亲站起来,到了西屋,嘴里噙了几粒速效救心丸,坐在堂屋靠西界墙的椅子上。我的心里一沉下子,感到母亲的心脏已经是很衰弱了,时不时需吃救心丸维持。可是,我眼看着母亲难受却束手无策。母亲一个人独自承受着病痛和极大的心理压力。人年纪一大,思想负担是很重的,我每次回去总是想着做母亲的思想工作,劝解母亲。我为什么就不能经常守着母亲,陪伴母亲。工作忙,没有时间,任何的理由都不是理由,所有的借口都不是借口。
母亲嘴里噙着救心丸,紧闭着嘴唇坐在椅子上的神情,我终身难忘。母亲就那么无助地坐在那里。我时时想回去看母亲,后来却怕回去了,心里有一种害怕,回去时心里战战兢兢的,担忧着母亲见到后心里慌张,怕心脏病犯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