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火车上好大好涨别顶了 火车上在她男朋友旁边玩她

时间:2019-01-01 16:58:06  来源:  作者:

 

  火车上好大好涨别顶了火车上在她男朋友旁边玩她

  我第一次坐火车是1963年9月3日。那一年,我考上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的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上说,9月3日,请到西直门火车站,坐早晨6点多的市郊列车,来学校报到。

  那天天未亮,我就来到了西直门站。站台上停着一列车,第一节车厢前头挂着一个火车头,它是个黑色的庞然大物,只有车轮涂着红漆。一位到车站接我们的高年级同学告诉我:“那是蒸汽机车,外国人造的,已经在线路上跑了很多年了,干线长途跑不动了,只能跑市郊列车短途了。”

  在列车员的引导下,我扛着铺盖,从车厢的一侧上了车,寻了一个靠窗户的座位坐下,顺便把铺盖扔到了上部的架子上。那些座位是木制的,呈暗黄山。我刚坐下,就觉得屁股底下不舒服。仔细一瞧,座位上的木螺丝松动了,硌了我一下。

  火车头“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拖着几节斑驳的车厢,缓缓地开进了南口站。40多公里的路程,竟用了1个多小时,速度是多么慢呀。我头一次坐火车,脑海里并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

  4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我留在了南口机弛缘辆机汹鸳工作。这个厂的第一任厂长是詹天佑。参加工作后,我加入了“跑通勤”的行列。

  南口厂的工人,把市郊列车叫“通勤车”或“小票车”。车厢是老式的,脚蹬子在外面,车厢之间的连接处还是露天的。下午5点多钟,南口厂下班的铃声拉响了,几百名“跑通勤”的职工从各个车间急匆匆地跑出来,奔向詹天佑主持修建的南口站。

  早上那趟“小票车”,车厢内十分安静。有的职工吃完自带的窝头、咸菜后补觉;有的女工织毛衣、补衣服;有些年轻职工边啃窝头,边捧本书看,我就属于这一类人。

  晚上那趟“小票车”,车厢里热闹极了。累了一天的工人,有的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有的打起了扑克、下起了象棋,有的叼着自卷的旱烟默默地抽着。车厢内空气不好,给人以窒息的感觉。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开车窗,因为一打开窗子,火车头喷出来的煤末子就会很快“侵”入车厢内,那味道更呛人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跑通勤”的时候,还坐过“闷罐车”。

  那些年的春运期间,“绿皮车”都被调去跑长途,在干线上运送南来北往的旅客,短途车还要照常开,火车头只能挂“闷罐车”了。

  “闷罐车”是黑色的,顶部有盖,中间有个大铁门,旁有小窗户。平时,“闷罐车”运货,春运时拉旅客。这就是那个年头常讲的“以棚代客”。“闷罐车”里没有座位,我们只能拿一些废报纸或海绵垫放在屁股底下,坐在冰冷的车厢地板上。车厢中间的那个大门不能关死,因为上百人要在里面喘气啊。数九寒天,冷风呼呼地从门缝往里面灌,冻得我们两脚生疼,浑身直打冷战。车厢壁上挂着两盏汽灯,光线幽暗。列车行进中,那两盏灯来回晃动,好像要掉下来。车厢里没有厕所,想上厕所也没办法,只能憋着。那个年头,整个春运期间,我们这些“跑通勤”的人都坐这样的车。

  “跑通勤”的生活是很累的。无论春夏秋冬,早晨,星星还在眨眼,我们就起床赶往火车站;晚上,月光洒满大地,我们还奔波在路上。这种“跑通勤”的生活,我整整过了10年。

  1978年,《人民铁道》报复刊,我有幸调到这家报社工作。从此,我坐火车的机会更多了。

  起初,我是坐“绿皮车”,跑东跑西地去采访。一天夜晚,我上了大同开往太原的“绿皮车”。那晚,车厢里很拥挤,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我就“违纪”爬到行李架上睡了起来,一觉到天亮。车到太原了,我才被一位好心的旅客叫醒。一个晚上,竟没有一位列车员管我。当然,我也没有掏出记者证。

  那些年采访的时候,我坐火车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由“绿皮车”坐上了“红皮车”,由靠烧锅炉取暖的车坐上了冬暖夏凉的空调车,由硬卧车坐上了软卧车。

  记得我头一次坐软卧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采访中。那一夜,我比在家里睡得还香。看来,坐软卧车和坐硬卧车、坐“闷罐车”、坐“绿皮车”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我在坐火车外出采访的过程中,接触过许许多多的铁路工人,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认真履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他们曾对我说过许许多多的话。一名机车司机说:“手中的闸把千钧重,必须敬畏安全。”一名养路工说:“巡线‘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一名列车员说:“安全是根,服务是魂。”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既生动朴实又充满哲理。我经常这样想,“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孕育于铁路职工的心灵,产生于人民铁路这块沃土啊。

  我在国外也坐过火车。本世纪头几年,我因公到过日本和德国。对方接待人员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请您帮我买一张火车票,我坐一坐你们的高铁列车。”

  那些年,我常常想,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什么时候能有高速列车奔驰呢?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也是全体中国铁路人的梦想。国家发展得快啊,没过几年,我心底的愿望竟成了现实。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打开了中国铁路迈向“高速时代”的大门。我也要坐一坐自己国家的高铁列车。一天,我跑到北京南站,买了张去天津的火车票。

  北京南站好大呀,建筑风格不同于以往,非常壮观、漂亮。在站台上,我从这头走到那头,将动车组列车看了个够。那乳白色流线型的车体,给人心情舒畅的感觉。我走进车厢,这里面既雅致又漂亮。列车缓缓启动了,不一会儿就达到了时速260公里以上。列车开得又快又稳,我把手中的矿泉水瓶子,放在座位前的小桌上,它竟一动也不动。半个小时后,列车抵达了天津,比我从家里坐公交车到北京南站用的时间还少。我终于在祖国的大地上坐上了风一样快的火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