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狂潮全文阅读 丝母欲韵全篇 我的校长母亲陈淑娴46
我的母亲与父亲同岁,都生于1947年,今年71岁,可还一直忙忙碌碌地和父亲在家种菜。
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没日没夜地操劳。那时我家有爷爷、奶奶、父母以及我们兄妹三人共七口人的地需要侍弄。而那个年代,除耕地、打麦有机器外,其它的农活完全靠人工。父亲做民办教师,没多少时间能帮忙。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爷爷倒是能帮着种菜。其他的活计都是母亲一个人忙碌。除了种地,母亲还要忙我们七口人的吃饭、洗衣等家务。母亲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她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一样忙个不停。
即便是现在,家里只剩下父母两个人的地了,可以都种上粮食,而且现在全都是机械化耕种与收获。可是闲不住的父母仍是把离家近的一块地种上了蔬菜,春、夏、秋三季忙着种菜、卖菜。每次我们劝他们该享享福了,别干了,都种上粮食多省事儿。母亲说,“我和你爸现在身体都还行,咱闲不住,这样每天有点儿事儿干,挺好。我和你爸挺知足。”其实,父母是不想给我们兄妹三人增加负担。
我有很多家务活都是跟着母亲学会的。从小到现在,只要有机会回家,我都是和母亲一边聊天一边干活。有很多时候母亲不让我动手,我就拿个马扎坐在灶房门口,看着母亲炒菜、烙饼,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母亲聊天,就这样不知不觉学会了炒菜、烙饼等家务。缝缝补补的活儿也是这样经常看母亲干而学会的。现在缝个扣子、撩个裤脚之类的活儿在我这里都不是事儿,都能轻松搞定。
母亲是个勤俭持家的人。“勤俭”在我们这里的土话中叫“会过”。母亲是个很会过的人。记得那年村东的河清淤,挖掘机挖出了许多树根。母亲骑着三轮车去捡树根,捡回来当柴烧,其实家里根本就不缺柴禾。
每一年开春,地里还没什么菜可种时,母亲就到地里挖荠菜、面条棵、白蒿等野菜去卖。一天卖个二三十元钱,母亲就很知足。母亲本可以抄手闲着,可她就是闲不住,非得找活儿干。
母亲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很会开导我们。母亲家境贫寒,家中有姐妹四个,母亲排行老二,我们还有一个舅舅。姥爷很早就去世了,反正我没见过。姥姥一个人拉扯他们姐弟五人,那个年代的艰难可想而知。母亲上到小学四年级就没再上学,虽然她也很渴望再继续上,但家境实在是太困难了。

母亲狂潮全文阅读 丝母欲韵全篇 我的校长母亲陈淑娴46
记得我高考前压力很大,母亲就劝我说,“考得好,咱不喜;考不好,咱也不愁。考不上咱就回来种地,别有什么压力。”也许是母亲这种平和的心态影响了我,至今我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不顺时,心态还是蛮好的。
在外地上大学时,记得有一次妹妹给我写信,展开信纸里面夹了一张母亲用横格本纸给我写的信。当时一看到母亲有些生疏的字体时,眼泪哗地就下来了。母亲告诉我:“不要舍不得吃,家里一切都好……”
刚工作那会儿,对教学工作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都想放弃了。母亲说,咱这份工作来的不易,可不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哎,当时也是说的丧气的话,哪能真不干了呢?
在外人眼里,母亲是个善良的人。母亲从年轻到现在,从未和村里的人吵过架、拌过嘴、红过脸。相反的,母亲对一些斤斤计较或者自私自利的人是看不惯的。她从不和别人闹矛盾。村里人都说母亲是个实在又善良的好人。
大学毕业后,好多年没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女儿的出生,需要人照顾,母亲欣欣然来到我新组建的家庭里,妻子懂事孝顺,俩人相敬如宾。
但在去年秋季,秋风萧瑟,北雁南飞之季,母亲毫无预兆的生病了。
不是什么大病,高血压老年人常见之病,我的几个舅舅和姨,都有高血压,想必是家族遗传。
那一晚,母亲说头晕目眩,整个房屋都在旋转,过了十分钟才渐渐好转。
第二天才告知于我,紧急带着母亲前往省内最好的医院去就诊。
抽血,检验肝功,做心电图,能做的检查做了一遍。医生说没啥大事,就是高血压,吃降压药就可以了,注意多休息。想来年龄到了花甲之年,有此病状也属常见。
拿药回家,按时吃药,血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但母亲絮絮叨叨这个药需要每天都吃,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多药,另外还心疼钱。
在家人开导安慰之下,算是勉强接受了
待了一段时间,父亲是在外地工作,感觉没事就出发去工作了,不能天天我这里来看望母亲,住在工作地也不能常回老家,母亲在我这里还有人照看更加放心些,叮嘱我多多注意。
没想到父亲走的第二天,母亲的血压有突然升高了,赶紧带着她又是医院的一套流程,换了一个医生给换了新药,回家安心吃药。
父亲又待了几天,走了。

母亲狂潮全文阅读 丝母欲韵全篇 我的校长母亲陈淑娴46
如此反反复复四次,只要父亲一走母亲血压就会升高。
我开玩笑说:"爸,你这都可以治病了"。
后来我跟父亲总结原因:母亲需要精神依靠,结婚多年家里的事情都是父亲做主,外面的事情也都是父亲来打理,所以母亲在精神上离不开父亲,更何况在生病时。
最终,母亲还是在多次开导劝解之下,平静接受了这个事实。
现在母亲的病情基本稳定了,我们都送了口气。
自立是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根本所在,母亲多年在父亲的庇护下一直没有自立的精神所在,当然也是他们恩爱的证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