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怎么死的 郭松龄为什么杀姜登选

时间:2019-04-08 14:44:48  来源:  作者: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五虎将”之一(五虎将:姜登选、郭松龄、韩麟春、李景林和张宗昌)。

  讲真在五个人中,姜登选追随张作霖时间最晚,42岁时才投到了张作霖的麾下。46岁时为了张作霖的利益被郭松龄抢杀。据说最后死得很惨,谁看到都会为之落泪,除了痛惜外,更多的是对他的“忠诚”所感动。

  过去沈阳沈河区有座“姜公祠”,民国十五年(1926年),也就是姜登选被害的次年,张作霖为了表彰他“殉义捐躯”而修建了这座占地10亩的专祠。

  ▲姜登选

  下面咱就聊聊姜登选这个人,为什么他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出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他是今河北南宫市人。从小有志向,尤其爱看《三国演义》,对书中关羽十分崇拜,这对他以后影响很大。

  姜登选23岁时(1903年)被朝廷选派去日本留学学习军事,日本陆军学校学制一般3至5年。

  五年后,他从日本陆军士人学校炮兵科毕业回国,这一年他28岁。

  回国后在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手下任职。讲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朱庆澜,因为姜在后来14年间始终矢志不移追随其左右。

  朱庆澜是清朝时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部下,历任东三省的统领,他还是历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命名者。

  ▲朱庆澜

  姜登选从28岁跟着朱庆澜混,朱庆澜去哪里任人,必定带上姜一起赴任。14年间,无论朱庆澜的仕途得意还是失意,姜登选都不离不弃,始终以朱庆澜马首是瞻,我觉得是他从小受“忠义”思想熏陶的结果。

  转眼14年过去了,清朝早已灭亡,时间来到了民国十一年(1922年)。姜登选被北洋正府任命为奉军总参议,归属张作霖。这一年他42岁。

  也就在刚加入老张阵营的当年4月,姜登选迎来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即北洋正府段祺瑞(直系)和张作霖(奉系)争天下而死磕。

  姜登选这时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天才,他亲自上阵,率工兵建造防线,和士卒同甘共苦……

  ▲影视形象

  由于成绩显著,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被老张任命为训练总监,主要工作是建设一只精锐现代化的奉军。

  两年后(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功劳归功于姜登选。姜登选被任命为镇威军第一军军长,韩麟春为第二军军长,当时同是张作霖的“五虎将”之一的郭松龄是第三军的军长。

  无论在什么时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军人也如此,姜登选和韩麟春是好朋友,因为二人秉性相投,都是有情有义的人,而对郭松龄却不感冒,郭松龄这人城府太深,“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话永远没错。

  在九门口一战中,郭松龄怀疑姜登选所部的陈琛旅长不听调遣,认为是姜登选背后指使的,欲将陈琛正法,郭有“敲山震虎”之意。

  姜登选心中坦荡,平时又爱惜将领,战争关键时刻杀将不利。于是为陈旅长辩解,郭松龄坚决不听。

  ▲郭松龄

  后来郭松龄的学生张学良、也是第三军军长亲自前往跪下求郭松龄,郭松龄这才作罢,免了陈旅长死罪,把他撤职关了起来。此后,姜登选和郭松龄有了隔阂。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郭松龄欲谋反奉,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说是反对张作霖发动内战,一说是欲夺取东北王张作霖的拳利,一说是和杨雨霆不合,不管什么原因,郭松龄铁定心要反张作霖。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栾南发动兵变,当时姜登选乘车去奉天经过滦州车站,于是下车去劝郭松龄投降。

  姜登选对郭说:“大帅对你不薄,你又是少帅的老师,于情于理你也不能忘恩负义”。

  郭松龄笑笑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只要咱俩合兵一处,将打一家,将来东三省就是咱们的天下,吃香的喝辣的还不随便吗?何必受制于人呢!”

  ▲影视形象

  姜登选最恨这种反目无情的小人,还没等郭松龄说完破口大骂“你这狼子野心的家伙,白披了一张人皮,大帅视你为亲生儿子对待,你就是三国的魏延,脑后有反骨!”

  郭松龄恼羞成怒,拔出抢对着姜登选扣动了扳机,姜登选顿时躺在了血泊中,郭松龄吩咐手下,用一口薄棺材草草掩埋了他。

  后来郭松龄兵变失败被张作霖抢杀。

  事后,姜登选的好友韩麟春打算迁坟厚葬。当一行人刨开坟后,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众人,只见棺材的四壁布满了抓痕。

  原来郭松龄的那一抢没击中要害,姜登选缓过气后试图爬出坟墓,换言之,姜登选是被活活闷死在了坟墓。众人无不落泪。

  结语:讲真姜登选确实死得很惨,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豪爽轻财,和蔼可亲、重情重义”;对郭松龄的评价是“机敏狡诈、城府颇深、见利忘义”。

0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