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洗好的衣服则是直接拿到整齐的夜来香上晒着,红的绿的花的,菜园边顿时也变成了一位穿着花衣裳的小少付;
井里溢出的水流到井的一旁,背着猪草的人们排着队,把小涡围成一个小池子,唰唰唰,双手在水中抖着猪草,漂去泥巴和俐垃(干树叶等),洗好的猪草得滤滤水,这可又是一个聊天的大好机会。
小时候,除了洗衣洗猪草,我们还在这儿洗头,还有身体强壮的男人在夜幕来临时在这儿冲冷水澡呢。每隔一段时间,总有年轻人会自觉的洗洗井,跳进水里给它刷刷身,换换水,我也参与过一次,洗井时,三五人会顺带来一场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

与妈旅游发生的事 谈谈与自己亲妈的经历
曾祖母那时是村子里最后一个裹小脚的老人,那时,她住在三公家,就在水井上去不远处,八九十岁的她常常在鱼塘边走逛着,她会在没人洗衣挑水时慢慢地走到井边,小心翼翼地坐在水井的石板上,一圈一圈的解开那长长的裹脚布,露出那傈得分不清脚拇指的小脚,犹如一朵没有盛开就已枯萎的莲花,曾祖母认真的搓着小脚,换上干净的裹脚布,穿上她自己绣的绣花鞋,然后又拿起打板捶洗着换下裹脚布。她一般不让人看到她洗脚,而我也只见过一次,印象却极为深刻。
在古代“群经之首”的《周易》中,“井”更被推演为“弥纶天地之道”的六十四卦之一,并被认为具备有无私、通达、仁慈、坚贞、高尚等诸多美好的品格和德性,略如“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井养而不穷也”、“井,君子以劳民劝相(相,助也)”、“井,德之地也”等等。
当然,在我们村子,也是非常重视这口古井的,以前,每到过年时,奶奶总会带着我们到井边去祭祀水龙王,在井边烧些纸火钱,磕磕头,以祈求水龙王让水源源不断,以保全村人清吉平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早在十多年前,钢管自来水遍布了每家每户,很少有断水的时候,人们也不会再为了节约几元钱的水费而去挑水、去井边洗衣了。井木房也换为了钢筋房,地板也换成了平整的大理石板。
现在背井离乡的人越来越多,不会有人再在井前多驻足多久,大理石板上长了无数的青苔,一不注意就会让人摔个底朝天,水井也不再热闹如初,虽然它可能会觉得冷清,但是它依然在那儿,水依然在它体内流淌,它默默关注着村子发生的一切,因为它养育过我们,是村子的母亲,对于我们来说是寄托着浓浓乡愁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