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后,父亲或是母亲就会在柴房里把火升好,然后在火堆旁用瓦罐温上热水洗脸。那时燃起的火也不会白白地浪费,大家会在火架上烧水煮饭做菜。
说起“吊锅菜”就让人回味无穷,那样的味道让人至今还深深怀念。
在蔬菜成熟的旺季,勤劳的母亲会将一些富余的园子菜制作成干菜,或是坛子菜。像豆角,扁豆,萝卜丝,酸菜,豆豉,麦酱等。
在冷冬来临后,一家人在火房里围着炉火烤火,拉拉家常。一日三餐的饭菜都可以在吊脚锅上做,燃烧的大火散发出来的热能让身体倍感温暖,而热气腾腾的吊锅菜更是给身体注入大量的热量,让人不再惧怕这样的寒冬。
不知是那时没有什么东西吃,吃什么都香甜,还是那样的吊锅菜原本就好吃。都是自家种的菜,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经过自然晒干,在柴火砂锅的烘培下,菜中的香味就慢慢从锅里溢出来,飘满整个火房,甚至还调皮地从门窗的缝隙里跑到室外,惹起路人无力的抗议。
怀念冬天,怀念父亲的湖藕和野生鱼。
到了秋末冬初,田里的稻谷已收割完毕,连油菜也栽种完了,这是一年里庄稼人最闲的时候。没事做的时候,父亲会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早早吃完饭后去外湖里捕鱼。工具很简单,就是带上腰靴和捕鱼的“赶栚子”和一个篾蒌。从家到外湖步行需要约两小时,也就是说,到湖里的时候已是上午九点多。一般去的时候都会相约同村的人一同前往,主要是热闹些,顺便有个伴相互有个照应。去捕鱼的人中午都没有饭吃,只能等下午四点多回家后再吃晚餐。捕鱼的收获时多时少,多的时候有满满的一篾蒌,倒在盆里就是一大盆的。鱼多时我就帮忙挑鱼,将那些大点的鱼挑出来,一来方便母亲处理,二来为了满足自己那点膨胀的虚荣心。有鱼吃的日子自然吃饭格外香,饭也会比平常多吃一些。
父亲冬闲的时候,会去湖里挖湖藕。那时候,为了干过年鱼,湖里的水已基本放干。没有了水,自然就好挖藕。当时有句俗语,“湖藕好吃藕难挖”。湖藕好吃是因为藕用锅稍微一炖就粉了,入口即化。难挖是因为湖里都是淤泥,深的时候可以将人淹没,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再则藕藏在较深的淤泥里,很难挖到。好多人,尝试几次后,宁愿选择放弃,所以一天的收获就特别少。父亲是一个很能吃苦的人,加上有一定的挖藕技巧,所以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可以说,我儿时的冬天基本是在父亲挖回的湖藕和野生鱼的陪伴下度过的。在那个清贫的年代,那样的滋补,对家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幸福而富裕的生活。
现在也常炖藕,但那藕绝对没有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即便用高压锅压上半小时也压不烂,更别谈入口即化,满口香甜丝滑。
怀念那时的湖藕,怀念父亲的慈祥的笑容,怀念那时冬天的味道。只是怀念终归只是怀念,因为藕非那时藕,父亲也离开了我多年,留下的只有回不去的记忆。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