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资讯

又一位留学生被杀害 中国女学生在俄罗斯公寓遇害

时间:2017-12-08 11:43:18  来源:  作者:

又一位留学生被杀害 中国女学生在俄罗斯公寓遇害

又一位留学生被杀害 中国女学生在俄罗斯公寓遇害

  事件在国内报道的第一时间,评论区的态度多数认为是嗑药、SM导致的。然而“谋杀”两个字却被抛于脑后。

  现今,评论区的态度改变为了同情与愤怒,大多数网友对“嗑药SM致死”的说法进行反驳,并且认为这种说法不负责任。

  这件事情自媒体并没有过多的报道,只有一些网易、搜狐等网络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民众刚经过了“江歌事件”的舆论轰炸,各种自媒体也见到了此类事件的炒作价值,但为何在这件事上却集体失声?我们不妨来分析下原因。

  一、俄媒报道进展缓慢、信息量少

  主流媒体的失语会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下降。但是自媒体并不担心。通过俄媒的报道,我国主流媒体最先获得消息,相对时效性较低的自媒体,需要依靠主流媒体的信息源。由于俄媒报道进展缓慢,我国主流媒体也不能跟进报道,得到的信息也少之又少。自媒体通过对主流媒体提供的信息筛选,由于信息量较少,即使是谋杀这一类的敏感新闻也会被筛出。

  自媒体或者一些撰稿人如果出于这个原因而不发评论,我认为是正确的。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引导受众态度和舆论的效率太过于强大了,相比之下,主流媒体只是负责即使的将事件告知受众。

  真相未明之时,没有必要急于扩大事件影响力。“红黄蓝”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媒体公布最后的调查真相时,人们已经不再相信了。人们不是掉入了“塔西佗陷阱”,而是掉入了自媒体挖的陷阱中。新浪第一时间压下了微博热搜上的“红黄蓝”,我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关于可能引起公众情绪激化,并且真实与否并未确认的信息,除了主流媒体外,众多自媒体第一时间可以对这类信息保持一定的失语。

  二、没有抓到情感爆发点

  这次事件中两名昏迷的中国人,被指为酒精中毒,警方怀疑是吸毒导致,但尚未给出明确结论。加上被害者被蒙眼绑手,并且赤身裹体。人们就认为是嗑药后SM致死,所以人们对其态度也是极为厌恶。即使是谋杀,也很难让多数人同情,从第一时间的评论就可以看出初步的舆论走向。

  与之前的热点事件不同,没有人情冷暖、道德王法、友情亲情、弱势群体之类的情感噱头,挑不起受众的关心。还是老生常谈,理性的对待新闻事件是每个受众必须学会的。自媒体正是抓住受众易被煽动的特点而大造舆论。

  如果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是出于此原因而失语,那就是社会的悲哀。情感套路成为他们引导受众的方式,点击量成为一个新闻自媒体的追求。他们口中所讲的道德也只在沸沸扬扬的热点事件中存在、也只对弱势群体才有。

  三、认为没有新闻价值

  用情感牌来造势并不是所有自媒体所追求的,大多数负责任的新闻自媒体还是更加注重于新闻价值。这次事件可以定为为谋杀,与前不久再次发酵的“江歌事件”相比,两次事件都是留学生被杀,但是这次事件其实没有代表性,所包含的可探讨的内容也少。自然相比之下缺少新闻价值。

  赫尔岑大学

  实则不然,在此之前,俄罗斯媒体2016年报导了多起中国留学生死亡的事件,而且死因颇为蹊跷。

  俄罗斯圣彼得堡赫尔岑师范大学俄语预科学习的18岁女留学生刘安娜在11月29日放学后失踪,12月10日其尸体圣彼得堡市南部一个小区的湖面冰层下被发现,证实其已经死亡。12月13日,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发布安全提示,称由于中国留学生频发失联、死亡等案件,要求中国留学生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同是在圣彼得堡赫尔岑师范大学,两起事故发生,至今都尚未有所令人信服的结论。这些事件是否可以让我们对于圣彼得堡的治安画上一个问号,是否可以对赫尔岑大学的管理画上一个问号。这是真正能体现出,社会各界对留学生密切关注的新闻。对即将前往圣彼得堡留学的学生来说,媒体们所公布的真相才是对他们最有用的“干货”。

  这才是自媒体人应该有的态度,而不是抓住当事人的情感问题大做文章,在网络上沸沸扬扬之后留下的都是精神粪便。对于背后的真相的挖掘正是新闻价值所在,我相信负责任的新闻自媒体有能力挖掘,并且会持续关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