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马化腾回答说,真正有这个概念是去年的时候,比较密集的,比如说我参加HKX的平台(大疆科技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和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创立的“HongKongX创业计划”),我们也搞了几次活动,做了很多研讨会,也向特首去沟通建言,这个过程中还包括很多人沟通,包括董先生很多的沟通,吸收到了很多他的想法。我觉得都非常贴切,和我们要面临的问题非常准确,腾讯在香港上市,所以有很多的同事、很多的员工是香港人,他们经常往来,所以说里面的很多“痛点”我们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在今年两会,当时团队在准备提案素材的时候,我说这个挺重要的,我要提,其实团队当时还不觉得这个特别重要,我说越来越有这个感觉了,这个应该要提出来。马化腾在之前的演讲中开头就提到,“我要特别感谢的是董建华主系的莅临,我从董先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最近几次的沟通,我“偷师”了很多灵感,我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想法,可以说从董先生身上受益良多。”
论坛现场,大家离不开一个吃字,马化腾说,“在香港,我印象最深的是来到香港,发现最大的改变就是吃的东西变好了。”主持人附和说:“汤特别美味。”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湾区和其他湾区很大的不同,可能是因为之前有上百年的隔离,带来了一些文化差异,现在还在不断的融合过程中。但还有很多和其他湾区不同,难度很大。”马化腾说:“我们现在感觉到的问题是,不同的“料”之间目前还不熟,还是生的,还得慢慢调,所以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之间未必能互相熟悉彼此,整个湾区之间的市场,包括对对方市场,你们进展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机会,还是比较割裂的。甚至很多人还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敞开心扉拥抱。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在这方面多做工作,否则讲破天,他们根本不知道,不去看,也不去融合,没有用的。最终你还是要靠年轻人,特别是港澳本地的大量的年轻人,如果他们不理解这种大湾区的这些机会,他能做什么事情?你一味的从外面引入人才,还是有很多的矛盾,他觉得本地的工作机会给外来人抢走了,矛盾更大。这是要重视的问题,我们希望建立青年营,鼓励港澳的年轻人和珠三角的年轻人能够融合,他们生活在一块儿,我们会编队让他们融合在一块生活,希望更多的企业像我们一样,每年夏天、冬天的夏令营、冬令营组.织很多活动,这锅汤才能慢慢融合,才能煮熟。”
【汪滔】创业奇迹希望被复制
神秘低调的汪滔虽然在论坛现场并没有发言,但他的名字一再被提到。
“更多是希望复制泽湘教授还有汪滔的奇迹,但是我们知道你打算去复制往往不一定得章法。”马化腾在下午的论坛上提到了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李泽湘教授的“HongKongX计划”,他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敢想敢试。他的一些点子,如果有一些初创的想法,哪怕几千块钱,一两万块钱,他能够去走这个过程,试着研发,和同学们碰撞出点子,对他以后走向社会,未必立刻创业,可能加入一些大的公司,但是在内部组成团队的时候,他的意识和没有经历过这些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回想起来,我大学的时候,很喜欢去看一些毕业设计或者是师兄有什么项目,或者是朋友有项目,我根本不用考虑说有报酬,我就愿意从头到尾跟一下,就是一种模拟创业,但是会学到很多经验。我觉得这对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等你出来在社会上适当的机会,你的能力或者在大的企业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一个项目的领军人物。刚才董明珠大姐也讲到,你们企业看人才是不是要看激情?激情就是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很着急,动手能力很强,这个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所以这个平台其实不是说很功利地看有什么东西出来了,投资他来赚钱,其实更关注的是长远的培养。”
马化腾提到的董明珠在下午论坛中短暂发言,她说,“到了今天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格力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它知道科技对一个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格力一直不断挑战自己。我们有一个万人研发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来讲,万人研发队伍在别人想象当中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们愿意做这样的投入,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要尽可能让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对社会作出快速贡献。格力认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仅仅做空调已经不能够主宰,更不能说未来智能家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东西支撑它,所以我们认为效率是更重要的,于是我们有了自己的机器人、数控机床、模具等等,这些都是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