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资讯

我满足了爸亲生理需要 为了报恩我帮爸爸解决生理需要

时间:2018-05-26 14:31:11  来源:  作者:

  父亲,平凡、伟大而又慈爱。上学后,我便开始给家里写信,收信也成了父亲最大的期盼。父亲说每次收到信,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信中的每句话都记得烂熟,还将信装订成册保存起来。其实,我的信也没啥内容,无非是一些问候的话,写得也不勤。后来家里装了电话,我就不再写信了。明月千里寄相思。也许老人家在读信的时候,是在享受这个过程,在搜寻着儿女的什么信息,也算是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吧!

  在学期间,我经常会收到父亲的邮包:糖利、腊肠、常用药……宿舍的同学很是羡慕,也称父母亲为咱爸妈,到收发室拿邮包的那天便是我们宿舍开荤的日子。

  现在仍记忆犹新,那是邮局专用的纸箱,六个面都被父亲用漂亮的楷书写上了收发地址和收件人;箱体虽然有些变形,但要拆开却并不容易——整个箱子都被密密麻麻的宽胶带封好,显然是父亲早已料到了包裹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撞击与摔打。

  打开纸箱,又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塑料袋包装着,这也是父亲的杰作。

  每年放假前,我照例往家里打电话,这也成了父亲的牵挂。当我踏入家门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暖暖的亲情。听母亲说,父亲按照我的行程计算好时间并和她一起回想着我以前喜欢吃的各种饭菜。想起了一大堆,但哪样是我最爱吃的又拿不准,便拿着笔逐一记下来。经过几天的准备和忙碌,才有了那顿全然合我口味的丰盛晚餐。

  父亲是个节俭之人,从不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在儿女面前他是最大方的。在那个清贫的年代,这样的专宠,相信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得到的。今天回想起来,更多的是感动和惭愧。

  毕业与父母团聚,每次回家,父亲总是亲自到市场买菜并忙前忙后为我张罗可口的饭菜,看着我狼吞虎咽地享受美味,老人家就特别满足。

  前些年,父亲身体不太舒服,我就经常回家看望他。每次临走时,父亲坚持要到糖铺,亲自买我喜欢吃的月饼和花生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带着满脸的倦怠和遗憾走了。父亲为子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留下的却是满身的疲惫与苍桑。身为子女的却无以为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