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于丹为啥臭了 于丹生活奢靡照片

时间:2018-09-03 14:47:16  来源:  作者:

  高处不胜寒,对于一个名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是阔众人物,一言一行都要在大众的视角之下,每一个行为和言语都可能会面临批评和讨论,承受的是远远超过普通人的压力。于丹本是大学教授,因为《论语》、因为百家讲坛走入大众的视野,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讲解或许不那么圆满,不那么能够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和喜欢。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说到底于丹给自己抹黑还是因为言行上的不适宜,不走心,灌输心灵鸡汤,从最初的朴实到哗众取宠,自己给自己添戏,都导致了她的滑铁卢被大众抛弃。

于丹为什么臭了+被骂 于丹最近没动静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于丹

  大家都不喜欢于丹了,这是一个缺乏依据的说法,事实上仍然有很多人喜欢着,不仅有从以前一直喜欢到现在的,也有后来喜欢上的。从喜欢到不喜欢,从热捧到抛弃只能说是一部分人的选择和变化。

  这种变化很正常。作为群体的大众本来就是盲目和善变的,当初于丹通过强大的媒体传播力确立了经典新读的传统文化学者形象和出口成章的优质演讲者形象,让人们从传统文化陈旧、深奥、枯燥和学者高深、乏味、死板的人场印象中看到了不一样,所以一时推崇之至。而当于丹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远离了大众传媒平台,其关注度和热度必然降低,于是一部分人就会慢慢忘却掉她,转而投入到对更新更热潮流的追逐中去,他们依然是媒体产品(比如现下的知识付费、IP)和所谓大师大家的拥趸。

  而在于丹走红之后,也一直面临着诸多质疑。这些质疑一方面影响了许多缺乏判断和鉴别能力的人,他们从一个潮流转向了另一个潮流,从捧于丹变成了黑于丹,对于他们而言于丹是不重要的,身处潮流才是重要的;另一方面,一些有判断能力或者愿意真正学习的人,开始自己重新反思于丹现象,慢慢修正了以往的认识和态度,于是也从追捧中撤离。前一种事实上还是跟风从众,后一种才是真正的抛弃。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于丹现象的消退是正常现象。即使于丹不再如日中天,喜欢的还是大有人在。这些人并不会去理会围绕于丹的种种讨论和批判,因为他们根本不在意那些,对他们而言于丹实实在在地具有吸引力和教导性,反而是那些批评的声音无法为其知识水平所理解。他们或者对批评选择无视或不闻,慢慢地也就变成了一种不存在,更何况发出批评的平台与于丹走红的平台完全不在一个传播能力的天平上;或者把批评视为嫉妒和吹毛求疵,甚至带有蹭热度的嫌疑,这可能都不能算作是自欺欺人,因为他们的相信是真诚的。

于丹为什么臭了+被骂 于丹最近没动静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于丹

  于丹是北师大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授,在2006年“十一”黄金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对《论语》连续作了七天的解读。我受期精彩的演讲影响,事后购买了《于丹全集》进行选读。

  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解读,为何一开始受到热棒呢?原因是由于孔子圣人在中华民族文化里,其身份曾经几起几落。因此,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后,现在重新将他推上国学的夫子位置,让全民去了解《论语》的内涵。再有作为于丹老师作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在当时受到热棒是再正常不过的。

  于丹老师的口才和演讲水平从容大气,素养很好,又相当的淡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首播的传媒是央视,对全国人民心中这个宣传大讲堂具有无比的信任和正能量的宣讲,怎能不叫广大的百姓拥护叫好呢?而且,我们谁没子女,将子女导向做个高尚之人,谁人不想?这就是当初于丹老师当时受热棒的主要原因。

于丹为什么臭了+被骂 于丹最近没动静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于丹为什么臭了

  为何从热棒至抛弃呢,从媒体上得知:她出国到伦敦撒野,三天换三酒店,如何之挑剔,说这是由于她在国内升起得太快,而使其性格飞扬跋扈起来,故自毁形象;又有说她的心灵鸡汤原来说了等于没说等等,更有甚者说她是感情骗子;再有近日在北大的百年大讲堂,主办方邀请其上台为昆曲演出完毕谈下感受,又遭受了同学们轰下台的“礼遇”。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如果一名著名的资深教授,由所谓的棒上“神坛”又被大众轰下,有其几点原因:

  1.木秀于林,必被摧之,里面太多的东西就不展开一一而谈了;

  2.若真象媒体报道,在成功后,拥有太多的优厚待遇,变得个性飞扬跋扈,而引至形象的自毁。(这观点本人有所保留)。因作为国学的传道者,她会出于言行一至的表现才更符合她高贵的身份,我也相信她会自律地表现很好的。

  3.人到了一个极至的高峰,坐下过山车,也相当正常的,我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的。

于丹为什么臭了+被骂 于丹最近没动静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于丹

  “鸡汤文”之所以被抛弃,不是因为它本身是糟粕,而是它所提倡的东西与现实社会的巨大反差。

  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曾经引起巨大的轰动,特别是她新颖的讲解方式和温润的表达特点,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这时候大家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不是她到底说了什么,而是我们习惯了多年的文言文《论语》还可以这么表达,所以一经推出,迅速通过新媒体形成放大效应。

  只是热闹过后,大家真正冷静下来看看于丹讲的这些内容时,发现与现实社会反差太大了。如果这些东西放到历史上传说的讲究周礼的上古时代,可能会让人受益无穷。当然,后人描绘的尧舜禹时期的美好图景到底存不存在还很难说,孟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那时候生产力水平低下,人都吃不饱穿不暖,道德水品有那么高吗?

  于丹教人为善,可是现实中善人却难以生存。误导了我们多年的“以德报怨”,最终被证明是行不通的。生活中没有心机或者心怀“天下无贼”的人,被人认为是“傻子”,反而是那些皮厚腹黑,左右逢源的人大行其道。这样的现实与理想的反差,谁还会关心什么鸡汤?如果有人相信而“喝”下这碗“心灵鸡汤”,那一定也是“毒鸡汤”。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