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索尔维会议上,量子力学的大腕们几乎全部聚齐。玻尔和爱因斯坦代表两个阵营,进行了最后一次华山比剑。玻尔的哥本哈根量子力学大获全胜。在会议的间隙,爱因斯坦曾经和玻尔一起在月光下散步。爱因斯坦问,“亲爱的玻尔,按照你的理论,难道我们没有人看这个月亮的时候,它就不存在了吗?”玻尔说,“我不得不说,是的。至少,它的边缘会变得模糊,并逐渐消失。”如果说,量子力学中还隐藏着比这更加荒诞的结论,那就是:不仅眼前的世界,在无人观测时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率波;而且人类的古代历史,因为离开了我们今天所有活着的人的视线,也成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概率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今天的我们,创造了古代的历史。---这正是那只著名的“薛定谔的猫”想要展示给人们的量子力学的“荒诞之处”。让我们回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它有两个重要的结论:1.在没有被观测时,光的本质,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概率波,是很多不同可能性的概率分布而已。由此引申,离开了所有的观测,整个世界会变得虚无缥缈。
2.这个概率波“坍缩“为粒子的关键原因,是累测。换句话说,一个具有意识,能够感受和思考的观测者的介入,是“现实世界”最终获得定型的核心因素。大家对此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呢?是的。在人类历史上,至少有三个富有影响力的学说,都提出过同样的结论,可谓异曲同工。这三个理论,分别代表了西方神学与哲学,东方佛学与儒学。一个是和牛顿同时代的英国主教贝克莱,也是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贝克莱认为,世界只存在于我们的感知中。离开了我们的感知和经验,根本找不到一个外面的物质世界。在贝克莱之后,西方哲学分成了两个大阵营:坚决反对贝克莱的人,叫做唯物主义;支持和修正贝克莱的人,叫做唯心主义。当然,还有一些试图投机取巧,弥合两个阵营之间裂缝的人,比如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有趣的是,十九世纪的唯物主义学者狄德罗,曾经非常气愤地说,“贝克莱的观点,是人类历史上最荒谬的观点,但是在逻辑上却根本无法推翻。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理性的一个耻辱。”
其实,天真可爱的狄德罗,不小心粟增了一个事实:既然贝克莱的观点,逻辑上无法推翻,那恰恰说明,它的背后,一定隐含着某个更深刻的真相,只是我们的智慧还没有做好迎接这个真相的准备。这不是人类智慧的耻辱,而是人类智慧的一道曙光。还有一个持此观点的同仁,是中国明朝的王阳明。他的“心学”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曾经说过,当我们都不看花的时候,山谷里的花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从量子力学和王阳明的角度看,罗大佑那句著名的歌词,“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爱情谎言。而和量子力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最古老的学说,就是佛法的唯识理论。无论量子力学,贝克莱,还有王阳明,都只是勇敢地粟增了事情的真实现象,即世界“是什么”。但是,现象背后的奥秘,即“为什么”,他们却深感无能为力。贝克莱说,“当我们都睡着的时候,一定是上帝在替我们照看着天上的月亮。(不是原话)”而量子力学家们,作为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不敢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一个虚无的上帝。他们只能无奈地说,“奥,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困惑。”
只有佛法的唯识,不仅揭示了世界“是什么”,而且清晰地揭示了“为什么”。相比量子力学的躲躲闪闪和支支吾吾,“唯识”大大方方地点明了“现象世界如梦如幻”的这一事实,而且圆满解答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奥秘,即“一切唯识”,皆是阿赖耶上习气种子成熟的显现。更重要的是,唯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它还是一条可以实修实证的修行之路。在历史上,唯识的奥秘,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无数修行人,走上解脱生老病死的修行和觉悟之路。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