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潘汉年子女现状 潘汉年和陈毅说了什么

时间:2018-05-05 11:57:48  来源:  作者:

  这年9月,潘汉年奉中社部关于把情报工作重点放在上海的指示,带领延安派遣的刘人寿、董慧赴上海,接管了以刘少文、刘晓等建立的情报小组,建立起中/共统一的情报机关,设立了能与延安、重庆、香港直接联系的电台,并恢复了与袁殊的联系。袁殊原由潘汉年介绍入谠,吸纳为“特科”成员并安排其打入国民谠CC系。1933年袁与中/共特科失去联系,便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直接成为莫斯科的特务。袁殊还与岩井英一建立关系,又成为领取日本特务机关津贴的人物。1939年初,袁殊参与军统暗杀李士群的策划,随即阴谋败露被李逮捕,李士群对军统恨之入骨,凡捕获军统特务均以酷刑折磨,若仍不招供即予杀害决不手软。此时岩井以袁系“岩井公馆”的特务为由,将其救走。

  接着在岩井的支使下,袁在各家中外文报纸上发表《兴亚建国论》,为“大东亚啦荣”张目,成为公开的汉干。随即又经影佐批准,岩井吸纳他成为“岩井公馆”的正式在编特工。

  潘汉年抵沪后从冯雪峰、夏衍处得知袁的近况,未理会冯、夏的反对意见,径与袁殊接头。袁告知潘,岩井要求他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拥护日本的文章,成为公开的文化汉干。潘批准袁完全按照岩井的要求办理,借机协助潘的情报网扩大地盘。袁殊得令后马上在岩井提供的地点,以岩井给的经费开办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创办了《新中国报》、《兴建》杂志,公开宣传汉干理论。潘汉年则暗中协助,动员改组派人物陈孚木就任“兴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排地下谠员翁从六,记者叶文津进入汉干报社工作,还让袁殊把刘人寿介绍进入“岩井公馆”特务机关。后来,经潘汉年同意,袁殊介绍潘与岩井直接见面,潘随即返回香港。

  对于潘汉年这样的著名人物,岩井不可能不知晓。情报老手岩井心知肚明却不露声色,鉴于潘表示可以帮助他搜集大后方情报,岩井经研究请示后派遣袁殊赴香港,同意潘为“岩井公馆”搜集情报的请求,并请潘提供一个合作工作计划给岩井本人。

  潘提出每半个月向“岩井公馆”提供一次情报,要求岩井每月供给2000港币作为情报费用,而且希望岩井能给一笔在香港办刊物的开办费。岩井接报后立即答应了潘汉年的要求,并派日本驻香港领事馆情报人员小泉清一与袁殊一道会见潘,交付潘首期刊物开办费一万港币,以后潘须每半月向小泉提交一次情报,小泉每月付款一次。潘与廖承志、张唯一商量后,布置中/共打入军统的内线提供情报,交由廖承志经陈曼云给付与小泉清一完成交易。利用日本特务经费在香港创刊的《二十世纪》杂志也开张了,其编辑部顺理成章也成潘汉年的情报机关之一。陈曼云从小泉口中也证实,岩井早已认出化名“胡越明”的潘汉年,并为得以同中/共情报首脑人物合作而高兴,尤其关心“胡先生”的安全。既如此,日、伪、蒋、共四家情报人员搅合在一起,唯有蒋家被蒙在鼓里,其余三家均已“知己知彼”,算是打入日伪情报机关,还是心照不宣的亲密合作?只能见仁见智了。

  我们来看这个事例。珍珠港开战时,潘汉年正在上海,日军同时攻占香港。如此,在香港的大批中/共或亲中/共人士面临日军捕杀的危险。在港的廖承志按照延安的指示撤退在港人员,但经历极其艰难危险,廖不得不指示所有撤退人员遇险时需各人顾各人。潘把分别撤退至内地和上海的方案报经延安批准后,便立即寻求岩井协助。岩井认定这批共方人士将对削弱国民正府起巨大作用,遂完全同意协助潘将他们撤离香港。不但同意给潘所派遣的叶文津出具日本公函与日驻香港总领事馆接洽,还派遣他的助手德田陪同叶文津前往香港协助办理。在日本特务机关的通力协助之下,在香港的共方干部与“爱国人士”顺利撤退到内地与上海。

  而潘汉年则更进一步要求岩井提供在上海的安全保证,条件是潘系情报人员“继续为‘岩井公馆’搜集中国内地和大后方的情报。”如果我们知道当年“内地和大后方”泛指国统区的话,理应明白点什么。岩井当即答复“我们欢迎胡先生继续与我们合作。就请胡先生给我们拟一份在上海开展工作的计划,我们仍将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并且,他第二天就以自己的名字在汇中饭店租房供潘专用,还出具了驻上海日本总领馆签发的特别证件,不许日本军、警、宪、特对持证人“有所查询”。如此,中/共人员享有特拳在敌占区搞情报工作,也算人类情报史上的奇迹。在岩井的引介下,日本驻华特务总头目影佐祯昭中将也在“六三花园”宴请了潘汉年。当日伪竭尽全力搜捕国方任何派遣及嫌疑人员,一旦落网便严刑逼供然后杀害的情况下,如此礼遇共方情报人员,意味着什么?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