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乾隆登基后为何没有重用爱新觉罗•福彭

时间:2018-05-26 16:52:57  来源:  作者:

  乾隆十三年,年仅四十岁的平郡王福彭病死。乾隆闻讯后,悲痛不已,特下谕旨:“平郡王宣力有年,恪勤素著,今闻患病薨逝,朕心深为轸悼,特谴大阿哥携茶酒往祭,并辍朝二日。“

  乾隆因此人病逝,特发谕旨“辍朝二日”,这在清朝是对大臣相当特殊的礼遇,那么,福彭是何人?为何会享此特殊礼遇?

  爱新觉罗•福彭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岳托的后裔,世袭平郡王。福彭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表兄,他就是《红楼梦》中北靖王水溶的原型。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的奶妈,康熙与孙氏感情深厚。有了这层特殊的关系,孙氏的儿子曹寅小时候就是康熙的发小和伴读,两个人表面是君臣,其实就是兄弟,当年康熙智擒大干臣鳌拜,曹寅曾鼎力相助。曹寅的大女儿做了皇亲贵族平郡王讷尔苏的王妃,

  福彭就是讷尔苏的长子。

  福彭年幼时聪慧可人,深得康熙爱怜。康熙晚年,曾有三个皇族子弟养育宫中,弘历、弘昼和福彭。弘历、弘昼是亲孙子,福彭只是远支皇亲,却能享此殊荣,可见福彭确有过人之处才能让康熙如此偏爱。

  清代的皇子都有伴读的机制,就是从皇亲贵戚中找年龄相仿、天资不错的孩子和皇子一起读书。雍正登基后,福彭被挑选入宫,陪同弘历、弘昼读书,这是雍正对福彭的器重和信任。

  福彭和弘历同学六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福彭成为乾隆最好的同学,也是最好的朋友。

  雍正八年,弘历写了一本《乐善堂文钞》。《乐善堂文钞》是弘历在藩邸时期诗文作品的集结,集中显示了年轻皇子弘历的理想、抱负、情趣以及闲适恬淡的心境。其中浸透着正统儒家的理念。

  《乐善堂文钞》实际上是在雍正皇帝的默许下,为弘历这位皇位继承人作舆论准备的。

  精明过人的弘历特地请了十四个人给他这本书作序,其中包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禧、师傅蔡世远、朱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以及当时唯一可与弘历竞争皇位的弘昼,这十三个人都是雍正朝很有影响力的大咖,还有一位就是当时并不显赫的平郡王福彭,这代表弘历对福彭的看重、认可和别有深意。

  弘历称赞福彭“器量宽宏,才德优长,每每知其大意,而与言正事,则若贯骊珠而析鸿毛”。这句话通俗的说就是:福彭懂我。弘历将福彭引为知音。

  《红楼梦》中的北靖王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实际的福彭不但温文尔雅,而且聪慧过人、文武双全。雍正四年,其父讷尔苏因罪削爵,由福彭袭封平郡王爵位,授右宗正之职,署任都统。

  雍正十一年,二十五岁的福彭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军机大臣。

  雍正五年,雍正开始对准噶尔用兵,这一仗打了很多年,双方都没达到自己战初的目标。到后来,大家都打不下去了,双方谈判议和。雍正急需派一位大臣去收拾这个残局,在满朝的文武大臣中,雍正看中了二十五岁的福彭,封他为定边大将军,让他去做收尾工作。

  雍正十一年,福彭奉命挂帅西征,弘历亲自到清河送行,并赋诗:

  宗翰临戎剑气寒,来廷屈指觐呼韩。

  秋风掼拂征人面,马上何须回首看。

  武略文韬借指挥,书斋倍觉有光辉。

  六年此日清河畔,君作行人我独归。

  这首诗表达了同学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福彭走后,弘历经常怀念这位老同学,在福彭走后一周年,弘历做了一首诗:

  徘徊倚石栏,闲望抒清吟。

  却忆昨年秋,令夕选知音(原注:癸丑年八月三日平郡王奉命西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