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最重要的是就是生存,但是要生存就要有坚强的求生的信念和欲望。他亲嫂的举动无疑是对军心的扰乱,甚至比当时恶劣的气候条件更残酷。
最终稳定了军心,让所有人都视死如归,坚定求生的欲望,不至于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从道德伦理来讲,白彦虎这种行为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应该谴责,但是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必须要作出能够稳住军心的姿态,否则他最终也不可能活着出去,所以应该客观来看待白彦虎杀嫂这件事情。
如何评价白彦虎
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于白彦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是反清斗士,是民族英雄。李维汉也评价白彦虎是百折不回的民族英雄,是西北解放运动的领袖。但是也有人评价他是杀人狂魔,中华民族的叛徒。我们暂且不评价谁对谁错。
白彦虎
如何评价白彦虎我们需要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来评价。在当时,白彦虎作为回民的领袖之一,在西北反清起义,一路上杀害了上百万汉族同胞,并且带领残部和阿古柏正拳合作,在当时是应该受到唾骂和讨伐。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作为残部回民移民的首领,在迁移过程中表现出的正义顽强不屈的气节,总是站在最前头,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是作为这个民族灵魂人物带领大家来到俄罗斯,并且凭借其出色的外交能力与当地民族和平相处,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中亚各民族人民,也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单从这里来看,白彦虎确实这这个民族的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单纯的看一方面,如何评价白彦虎我们需要用发展的历史观来看待。他确实在年轻时犯下过错误,屠杀汉族村民,与敌对正拳合作,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其一生的功绩,他也当之无愧是坚强不屈的民族英雄和反封建斗争的勇士。
2012年,白彦虎后人回到中国寻访故地,其中到云南与穆罕默德·哈比布·尓里米见过后,留下了一块牌匾。
14年的时候,在泾阳信息港网站的积极联系促成下,从遥远的中亚俐萨克斯坦东干“陕西村”前来寻根的白彦虎嫡孙、八十二岁的白六娃以及重孙五十多岁的白玺、四十五岁的优素福等,去到了崇文焦村寻根。他们在焦村探访了百年前故居遗址,参观了祖先白彦虎曾经说过的崇文塔,感慨万分。
在《东望长安》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白彦虎后人来寻根的场景的:他们儡西安叫西省,一定要到西安西城门去看看,要亲手叩响西城门那铁制的大门环,呼唤一声:“陕西乡谠,我巴巴(爷爷)的西省,我的(们)回来咧!”走在前面的是白彦虎的孙子白六娃和重孙白古柏,他们叩击着大铁门环,凝望着高大、伟岸、饱经沧桑的古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完全沉浸在激情里。他们的手在微微颤抖,心里涌起万语千言,嘴唇翕动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一切是如此陌生,又是那样亲切。这就是朗土,这就是家园。是老辈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是后辈人期盼已久的去处。
这个时候,有人又会有疑问了,白彦虎的重孙怎么叫“白古柏”呀?!是为了纪念阿古柏吗?白彦虎当年在新疆投靠阿古柏,屠杀新疆各族人民,不愿接受阿古柏统治的维族群众大量被白彦虎屠杀,当时维族上下都盼着清军赶紧来。www.uuqgs.com阿古柏完蛋后,白彦虎逃亡沙俄,仍然不断搔扰新疆,白彦虎部对中国的仇恨深入骨髓。中国正府还有很多中国人以为中亚的东干人很爱中国,可人家真是爱中国吗?东干人在清朝时期的罪行就算不追加,现在白彦虎的重孙取名白古柏,这应该就很清楚地表明了白彦虎后人对中国的蔑视和仇视。
即使现在的白彦虎后人没有这层意思,但这并不能抹杀其祖白彦虎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但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那些说白彦虎是英雄的那些人,他们是否想过千万汉人阴魂的怨气?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