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 为何说明嘉靖朝仅杨继盛一人

时间:2018-09-06 15:14:04  来源:  作者:

  就在光亮洒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这位看守看见了一幕让他魂飞魄散、永生难忘的可怕景象:

  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那里,他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

  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在这个深夜,那枯燥的摩擦声始终回映着在阴森的监房里,在寂静中诉说着这无以伦比的勇敢与刚强。

  在昏暗的灯光下,杨继盛独立完成着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肯定)的手术,当年关老爷刮骨疗毒(真假还不一定),也还有个医生(特级医师华佗),用的是专用手术刀,旁边一大群人围着,陪他下棋解闷。

  相比而言,杨继盛先生的手术是自助式的,没有手术灯,没有宽敞的营房,陪伴他的只有苍蝇蚊子,他没有消毒的手术刀,只有往日吃饭用的碎碗片。

  杨继盛继续着他的工作,腐肉已经刮得差不多了,骨头露了出来,他开始截去附在骨头上面的筋膜。

  掌灯的看守快要崩溃了,看着这恐怖的一幕,他想逃走,双腿却被牢牢地钉在原地,动弹不得。

  他曾见过无数个被拷打得惨不忍睹的犯人,听到过无数次凄惨而恐怖的哀嚎,但在这个平静的夜里,他提着油灯,面对这个镇定的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惧和震撼。

  于是他开始颤抖,光影随着他的手不断地摇动着。

  一个沉闷的声音终于打破了这片死一般的寂静:

  “不要动,我看不清了。”

  在这最后诀别的时候,王世贞终于不禁放声大哭:

  “椒山,事情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啊!”

  然而此时的杨继盛笑了,他倚着墙壁,用残腿支撑着自己的身体:

  “元美(王世贞字元美),不必如此,”在昏暗的牢房中,他的脸上映射出无比自豪的光芒:

  “死得其所,死又何惧!”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初一日,杨继盛英勇就义。

  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手无寸铁的杨继盛,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只凭借他的信念和勇气。

  临刑前,他赋诗一首: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强拳,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