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清宫剧的人都听说过,嫡福晋侧福晋和格格这些称号,有的人或许不明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在电视剧中,这些都是王爷的女人的称号,那么这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皇子的妻妾称谓有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之分。凡正房为“嫡福晋”,偏房为侧福晋或庶福晋。
贝勒、贝子、镇国公及以下世爵之妻,只能称"夫人"。
清代亲王、郡王的侧室称侧福晋,贝勒及以下只能称侧夫人,或侧太太、侧奶奶。世家更是这样。
什么是侧福晋:
侧福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初封就是侧福晋,这种都是由皇帝或太后指婚的,都是来自满族贵族家庭的女儿,出身清白。出身略比嫡福晋差,但是家人的职务不一定比嫡福晋低。
假如她们的男人是被内定的接班人,那么这些男人的侧福晋,都是皇帝或太后精挑细选的女人,不管是家世背景还是相貌气质,都是非常好的。这样的侧福晋最后基本都成为继室皇后,母仪天下。这样的女人与“妾”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第二种侧福晋是由庶福晋或格格晋升上来的,一般是生了儿子,又很受男人喜欢。这种侧福晋出身较上一种差,很难扶正,更不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当然,有可能母以子贵。
庶福晋,对“格格”等侍妾非正式的客气称呼。庶福晋地位比较低了,相当于婢妾,不入册,也没有冠服。庶福晋则只是别人对她们的客气称呼,是没经过朝廷册封的。
清制规定嫡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侧福晋冠服比嫡福晋降一等)。
亲王、亲王世子、郡王其他未经册封的侧室,凡生有子女者,可每年一次由宗人府汇奏请封侧福晋,经过皇帝的认可后,由礼部册封(康雍时期,亲王可封侧福晋两人,郡王封侧福晋一人。乾隆时定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奉特旨赏给者不拘额数),咨送礼部都入册(见于《大清会典》)。
其实,在清朝入关之前,嫡福晋和侧福晋的区别并不大,都是出身名门的女子,只不过嫡福晋的出身或其他方面更好一些,才能拥有女主人的身份地位。
但是嫡福晋和侧福晋都是被作为妻子对待的,一个相当与正妻,一个是平妻,所生子女的地位也相同,都是嫡出。而庶福晋则是侍女或女奴之类的身份,相当于妾,地位远远不如侧福晋,所生子女根本不能与嫡福晋和侧福晋所生子女相提并论。
清朝入关之后,嫡福晋的地位才被突出,但侧福晋的子女却仍不是庶福晋所生子女可以比较的,地位也不同。侧福晋也是受正式册封的,身份一般也不低。
清朝历史剧《还珠》中的一个故事设定和真正的历史有着非常大的出入,那就是镭于五阿哥母亲的人物设定。五阿哥的母亲愉贵妃,被设定为年纪轻轻便离世了,但是史书中的愉贵妃不仅没有短命,而是一直活到了快八十岁,在那个时候可谓高寿了,愉贵妃比自己的儿子活得都要久。
愉贵妃是蒙古族人海佳氏,出生于康熙末年。清朝时期有个习俗,就是在各位皇子娶正妻之前,皇帝大多会先给他们找几个妾室,这些妾室便是皇子男女之事的启蒙老师。
如果运气好的话,能给皇子生下儿子,可能妾室的地位就会转正,成为侧福晋。雍正年间这位海佳氏通过了内务府的选拔,因为她的身材样貌姣好,被雍正帝送给了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弘历,所以这位海佳氏便来到了弘历的府上。
一直到乾隆皇帝登基之后,这位海佳氏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由一个低等的妾室变成了大清皇帝的妃子,虽然乾隆帝一开始只给了她一个常在的名分,但终归是皇帝所认同的女人了。
对于出身低微的海佳氏来说,这样的待遇已经算是可以的了。但是这事情没过多久,乾隆帝便又给她升了一级,封了她贵人的名号,还给她换了一个大的寝宫。
虽然她的日子过得不温不火,好在是没有受到过大的波折。乾隆即位之后的第六年,已经二十八岁的亥贵人为乾隆生下了第五位皇子,其皇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爱新觉罗氏永琪,也就是后来的荣亲王。
其实对于一个儿子来讲,五阿哥真的是非常努力的一个人,虽然嫡母只是一个低微的出身,但是五阿哥从小便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再加上从小就比其他皇子勤奋刻苦,长大之后的五阿哥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子。
据野史中记载,一次乾隆帝在圆明园游玩,突然遭遇了大火,永琪背着父亲便冲出了熊熊大火之中,乾隆曾经这样说过,他非常的想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五阿哥。但是上天就是这么爱捉弄人,五阿哥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就得了重病,不久便离世了。
再回头说说五阿哥的生母,海佳氏在生下五阿哥之后便被封为愉妃,但是晋封完之后便不受皇帝的宠爱。自此,她便一直在妃位上待了四十七年,直到五阿哥因病离世之后,她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可以用无依无靠来形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