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千多年后,在遥远的欧洲,有一位伟大的学者解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佛洛依德提出的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从小缺少母爱,又要过早独立面对险恶的正治斗争,李治自然地产生了恋母情结,按照佛洛依德的理论,李治正因为对武则天有强烈的恋母情结,才会对她言听计从;才会一直对武则天恋恋不舍,这是那些靠容貌取悦皇帝的后宫佳丽们永远也做不到的。
当然,纵观古代帝王史,李治的恋母情结还不算登峰造极,最登峰造极的,要算是后来明朝的宪宗皇帝,他与那个比他大19岁的万贵妃的姐弟恋,应该是恋母情结的最佳典范。由此不难理解,像唐高宗李治这样的生于宫廷,长于宫廷的皇子皇孙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强烈的恋母情结了。
李治曾经一度是特别想要废掉武则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觉得武则天已经影响了他自己的统治,但是在那一刻的时候,我们觉得理智还是放了比较犹豫的软弱性格,毕竟我们要知道一日夫妻百日恩,所以像李志这样,已经之前废过一个皇后,在姚飞第二个皇后,无论朝臣也好,以及他自己来说,也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压力。
当时立足废掉武则天的是上人婉儿的爷爷上人仪,上人仪认为,武则天是,祸乱朝正的根本,他接受不了武则天和李治双双淋潮的方法,所以在二圣时期,他认为武则天具有庞大的野心,架空了理智,因为李志的身体原因并不好,所以就转让武则天来管理朝正,这种情况是更古所没有的,所以武则天的存在是影响了大唐男拳社会的祖宗家法。
但理智对于武则天的情感却又比较的,迷,复杂毕竟像,武则天给吕雉生了五六个孩子,而这几个孩子一个个都围绕在李志的身边,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丈夫来说,理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下狠手对待武则天的,而且武则天也善于去利用自己的情感和人脉,在理智面前不断的去用变形化解,进而再进而在李治打消了,废掉武则天的,想法之后,武则天迅速的干掉了上人仪之后,才彻底的暴露了自己的面目,所以那个时候的理智几乎就已经彻底的听天由命了,也不再抱有对于武则天任何的其他想法,就只是图自己能够高兴,快乐的生活就好了,所以在那一段时间之内以及到后边屋,李唐王朝彻底由武则天来掌控,而李治整日在后宫当中养病,甚至是不问朝正,而这些都是对于武则天的一种抗议,也是一种顺从和认命。
当然也有人说李治第一没有真想过废除武媚娘。因为他对媚娘是绝对的真爱,为什么呢?李治本性随长孙皇后,比较恬淡。但是作为李世民的儿子也有父亲的雄才大略和建功立业的气度。武媚娘可以激发他身上李唐子孙的血气。他的爱情更像一种依赖。
第二,李治遗传李氏家族的高血压,四十多岁就头眩眼花难以处理朝正。长孙无忌活着还好,长孙死了之后,上人仪哪些人就左右不了朝正了。武媚娘最高明的是重用了许敬宗这些前朝遗老,有水平,见过世面,但是未被重用的人。朝正的圈子其实和现在一个单位的圈子差不多,中层以上干部的态度非常重要。
一内一外两个原因,废除武后的诏书写出来也不会有什么用的。李唐的江山能持续二百多年,还要感谢武则天呢,所以没必要耿耿于怀。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