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辛亥革.命》中的孙中山与陈粹芬。
追随孙中山投身反清武装起义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纲》12条,清正府丧拳辱国,完全接受(1901年正式签订《辛丑条约》)。当时广东人心惶惶,孙中山则在日本决心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谠划清界限,策划广东独立。
当时,广东三合会首领郑士良愿在孙中山领导下,在惠州起义成功后加以割据。三合会尽管在惠州地区很活跃,但武器很差。香港兴中会通过海员工会的海员秘密从美国、加拿大等地购买武器,当时的横滨作为中转站,所有藏有武器的邮船经过横滨都由陈粹芬亲自联络接洽。每当邮船一到,她立即前往接船,上下往返,传送情报。在日本,妇女上下船不被人注意,这样,陈粹芬乘机完成孙中山嘱托的特殊任务。
1900年10月,郑士良率先起义,但不久因伤亡惨重而失败。惠州起义失败后,不少革.命谠人逃亡到日本横滨。对起义前冒死运送武器的无名英雄陈粹芬,大家称赞她英勇、果断和勤劳。而她却说:“我当时传递书简,并不害怕,大家拼命去做,总有办法。”
20世纪初,孙中山曾到南洋各地奔走革.命,陈粹芬也不畏艰辛,形影相随,还亲自印刷宣传品反清檄文。曾追随孙中山到南洋参加革.命担任英文秘书的池亨吉是最早记述见到陈粹芬的日本友人,他在1908年所写的《支那革.命实见记》中说“陈粹芬工作非常忙碌,性格刚强”,颇有“女中丈夫”的气概。
1907年,孙中山在广东等边界先后策划了四次起义,陈粹芬随侍左右。这年12月2日,革.命谠人潜袭镇南关第三炮台,并乘胜占领了第二、第一炮台,缴获大批武器。3日,孙中山率黄兴、胡汉民等革.命谠首领,自越南河内人驻镇南关,并带着陈粹芬亲自上阵指挥。当时,陈粹芬还在军中为将士煮饭送饭,照顾士兵,终日忙碌。
南洋晚晴园里的一对“红颜知己”
陈粹芬在南洋追随孙中山革.命,曾和孙中山一起寓居马来半岛槟榔屿(今新加坡)晚晴园。晚晴园位于新加坡北区大人路12号,是一幢凸字形的、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洋楼。当年,新加坡爱国华侨张永福致力反清革.命,将晚晴园作为革.命活动机关,用以款待革.命领袖,从而使晚晴园成为南洋反清革.命的基地。1906年2月,孙中山住进晚睛园,几天后就在这幢绿树环抱、环境幽雅、远离市区又便于隐蔽的别墅里创建了同盟会南洋支部(同盟会在东南亚的总部)。1907年的黄冈、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河口起义的策划工作也在晚晴园完成。
陈粹芬从1906年至1910年,追随孙中山为反清革.命奔走呼号,宣传革.命理论,募捐革.命经费,足迹遍及南洋各地。孙中山曾先后八次到新加坡,其中有三次和陈粹芬同住晚晴园,前后约有七八个月。每当孙中山下榻晚晴园,那里马上成为他与南洋革.命志士及社会各界名流相聚的地方,人们也总能看到陈粹芬忙碌的身影。张永福在《南洋与创立民国》一书中,记述了陈粹芬与孙中山同住晚晴园的生活趣闻,他说:“四姑(指陈粹芬)喜吃榴莲,而孙中山恶之。孙先生闻之欲呕,果虽置于距离数丈,亦不欲一试。四姑独嗜好,每购四五颗,背先生而食,间或有余存者,先生每闻之,即令持往远处抛弃。”由于陈粹芬在南洋生活多年,即使到了晚年她也保持着喜吃榴莲与咖喱鸡的习惯。
如今的晚晴园既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教育基地。新加坡人民尊重历史,没有忘记孙中山的“革.命红颜知己”陈粹芬,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她为革.命做出的贡献
在晚晴园纪念馆,大型油画《华侨是革.命之母》中有陈粹芬的身影,在一组高分子塑像《孙中山与其核心支持者在晚晴园秘密策划推翻满清正府》中,陈粹芬捧着茶杯侍立在孙中山身旁。在展出的历史照片中,有一张鲜见的陈粹芬半身照。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一位华侨家中珍藏了几十年的“传家之宝”。2001年2月27日,新加坡《联合早报》首次刊登了这张照片,照片说明粟月粹芬“曾追随孙中山出生入死,到处为革.命奔走,知有其人者不少,知其容貌者则很少”。3月13日,《联合早报》又发表了《简介陈粹芬》一文介绍陈粹芬的革.命事迹,并赞誉她为孙中山的“革.命红颜知己”。据晚晴园纪念馆馆长冯仲汉先生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介绍,他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非常熟悉,但一直不知道有陈粹芬其人,几年前着手筹备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时,特地随着孙中山的足迹寻访马来亚怡保、太平、槟城等地,并到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县及居住过的香港挖掘史料,终于获得一名有心人捐献出的陈粹芬个人半身特写。
1960年10月21日,陈粹芬在香港溘然长逝,享年88岁。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