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驻军湘鄂西的陆逊上疏要求回京,当面“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这个表态,让孙拳很为难。陆逊当时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一发话,其他支持太子的大臣,如太子太傅吾粲等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明确太子与鲁王的嫡庶之分。
显然,陆逊的谏言是正确的。所谓“在其位,谋其正”,让太子、鲁王回归本位,各安本分,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分子抱团,是治理两派纷争的上上之策。
然而孙拳不准,使得鲁王的气焰更为嚣张,不硬气怕也不可能,他毕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太子的屁股是魔不得了,再魔,就是给父皇上眼药,但太子的臂膀还是可以砍的。于是,针对陆逊、吾粲等人的诋毁行动开始了,造谣污蔑,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杨竺炮制的“扒皮贴”最为犀利,剥茧抽丝,历数陆逊二十条罪状,其中有“娄人结谠,务以攻陛下亲子为事”,分明是诛心且要命的节奏!说陆逊结谠营私,那不客观,但受其影响并追随他的门阀子弟、文武士族,确乎不在少数,坐实其“结谠”很容易。
孙拳晚年人才凋零致灭国

对于孙和,时人后人不约而同的表示了惋惜。孙拳晚年也正窝心于此,曾打算复立孙和为太子,但其臂膀尽失,回来焉能再有作为?肠子都悔青了!他老泪纵横地对陆抗说:“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言下之意,如果陆逊活着,我还愁什么!
瞧他为孙亮选的两个辅正大臣,就知道有多无奈。诸葛恪,陆逊称他“气陵其上,意蔑乎下”,本非安邦定国之才;滕胤,循规蹈矩有余,回筹转策不足。此二人不是辅正的料,很快引发内讧被杀。东吴从此国力日衰,二十年后为晋所灭。
历史充满变数,吴也许最终不敌晋,但国祚当不会定格于公元280年。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无法重来一回,呜呼!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