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以军事正变夺取帝位,对于支持建文帝“削藩”,反对“靖难之役”的人员,赶尽杀绝,其手段之残忍,可与乃父朱元璋媲美。齐泰被诛族,黄子澄先砍双手、双脚,再处死。礼部尚书陈迪和儿子同一天被处死,朱棣下令把陈迪儿子的耳鼻割下让陈吃下,还要问他:
味道如何?
在朱棣一系列的赶尽杀绝中,“瓜蔓抄”最丧心病狂,臭名昭著——
景清,本姓耿,讹为景,北直隶镇宁人,年少时在国子监求学,以聪明机警著称。有一件事很能反映景清身上的聪明机警。尚在国子监读书时,和景清同宿舍的一位同学有一本秘不示人的书籍,景清想一睹为快,对方却不肯借他。反复央求,借得此书后,景清迟迟不想归还。那位同学几次索要无果后,愤然向祭酒控告。
得知此事后,景清拿着那本书趾高气扬地来到祭酒面前。
景清对祭酒说,这是我窗前灯下反复攻读的书,怎可能是他人的。说完,便一口气把书背了大半。祭酒见状,也要那位控诉的同学背一背,那同学因为背不出,结果遭到祭酒痛斥。
那同学从祭酒屋里出来后,景清笑眯眯地把书还给他,说:我不满你把书看得太珍秘,故意和你开个玩笑而已。
洪武二十七年,景清中进士,会试时列为第三名,廷试时皇帝赐予第二名。建文初年,景清以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身份,改任北平参议,暗中负责察看朱棣的一举一动。因为行事聪明,才华横溢,朱棣很欣赏景清,两人关系处的十分融洽。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攻陷南京后,建文帝的旧臣大批死去。然而,素尚大节,此前曾大力支持削藩的景清却在这个时候对朱棣表示了臣服。
朱棣很高兴,命他仍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此事传开后,景清遭到众多遗老遗少的非议,“言不顾行,贪生怕死”的骂声不绝于耳。
其实,景清此举是虚与(委)蛇,等待时机,为旧主报仇。
某一日上朝时,景清身穿红衣,暗藏利器,准备伺机行刺朱棣。说来也巧,日前主管天象的人员报告朱棣称:“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
生性多疑的朱棣本就对景清有所怀疑,但见景清身穿红衣,神情异常,于是命令侍卫搜身。
利器被搜出,景清愤然辱骂朱棣,扬言要为故主报仇!
朱棣大怒,令侍卫拔掉景清牙齿,景清仍骂声不停,并将口中鲜血吐向朱棣的龙袍。朱棣一声令下,景清随即被活活打死在堂上,朱棣仍不泄愤,又令剥下景清的皮囊,塞进稻草,悬挂于长安门示众。
哪知道,景清“阴魂不散”。一日,朱棣乘坐轿子经过长安门,绳索忽然断裂,景清皮囊刚好落在朱棣的轿子前,状如扑击。
朱棣惊恐不已,急令将景清皮囊烧毁。
此事过后,深受刺激的朱棣时常做噩梦,不断梦到景清持剑追砍他,多日下来,冷汗竟止不住。
就这样,朱棣因愤怒恐惧,彻底变得丧心病狂了。他下旨株连景清九族,完了觉得还不够,又将景清的乡亲全部诛杀,景清生活过的乡村化为一片废墟,总之凡是跟景清有关的人事,一律要从这个世上抹掉。
《明史·景清传》记载: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像这样的“瓜蔓抄”,朱棣制造过多起。
建文时期的大理寺少卿胡闰,是江西饶州府人,朱棣发兵南下,他与兵部尚书齐泰筹划抵抗事宜。南京陷落后,胡闰不屈而死。朱棣不仅抄了他的家,株连一族男女217人,最后也把胡姓族人聚居的地方——府城西面的硕辅坊化为一片废墟。
朱棣诛杀在济南誓死抵抗的铁铉,更残暴无度。
铁铉被俘后,被押解到朱棣面前。铁铉不愿面对乱臣贼子,始终背身而立,口中骂声不绝。朱棣想看他一面而不可得,便命令侍卫割去他的耳朵、鼻子,见铁铉仍不屈服,又割他的肉塞到他嘴里,并且问:“甜不甜?”
铁铉厉声回答:“忠臣孝子的肉,当然甜。”
朱棣大怒,下旨将铁铉千刀万剐。
按说酷刑弄到这个程度可以了,但朱棣心理还过不去,千刀万剐后,朱棣又令侍卫扛来一口盛满沸油的铁锅,铁铉的躯体被投入锅内,顷刻间化为焦炭。
这时,侍卫把铁铉的躯体捞出来,让他面向朱棣站立,竟然办不到。
见状,朱棣更疯了,又命太监用铁棒挟持,以使铁铉躯体能面北而立。
这时,坐北朝南的朱棣朗声笑道:“你今天也不得不朝见朕了。”
话音刚落,铁铉躯体上的沸油突然飞溅,太监四散而逃,铁铉躯体仍反背如故。(铁铉死后,儿子福安、康安被处死。妻子杨氏和两个女儿,发配教防司为娼。)
杀人不过头点地!
对朱棣靖难之后的杀戮之惨,世人曾很是不解,这样做对他究竟有什么好处?
只能说,朱棣的心态,太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