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历史上刘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刘墉和珅纪晓岚谁官大

时间:2019-05-11 15:01:22  来源:  作者:

  说起刘墉,大家一定会想到《宰相刘罗锅》中李保田老师塑造的经典形象。

  然而,电视剧是不能与历史互相混淆的。历史上真实的刘墉与那位刘罗锅相比,其实有很大的差异。

  电视剧里的刘罗锅是个出身贫困的小伙子,通过科举高中状元才出人头地。

  刘墉的人生则不然。刘墉出身诸城刘氏,属于山东的名门望族。不仅如此,刘墉的父亲还是乾隆朝的名臣刘统勋,人至大学士且曾以汉臣的身份担任军机领班。刘统勋也是唯一一位去世后得谥“文正”的人员。由此可见——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出身名门。

  他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自此开始了仕途生涯。

  刘墉是清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刘墉的书法有多好呢?根据当时人的说法,刘墉是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的“清中期四大书家”,素有“翁刘成铁”之谓。

  与刘墉同时代的书法家王文治在《快语堂题跋》中说:

  石庵先生功力最深,极意追踪古人,不肯少趋时径,真书法中有寒松古柏之操者。

  石庵是刘墉的号。刘墉的书法作品在清代被誉为“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价值极高。

  真实的刘墉不是个罗锅!

  上面是刘墉的画像,你们觉得画像里的人像个罗锅吗?

  当然,与电视剧一样的是:刘墉确实是个好人、清人。他的人生固然没有电视剧里那般传神,但是也足够精彩。

  清史稿中记载刘墉于乾隆十六年中进士,既然中了进士,那就说明他并非身有残疾。所以影视剧中的罗锅是为了表现人物趣味性而添加的,甚至可能是从民间传说或者是野史而得到的信息。

  为人清廉,刚正不阿

  刘墉其人的性格,是受家风而来的,清代虽然也存在贪人,但清廉且有文人骨风之人也不在少数,刘氏一家便是代表。刘墉进士及第之后,最初是从监修升侍讲,乾隆二十年,刘统勋因西北战事而获罪,刘墉也受到牵连,获罪入狱,后来事情平息之后,刘墉便从学正做起。

  最初督安徽学正,后督江苏学正。在任职江苏之时,因当时江苏地区的府县人吏畏惧刁民、生监、吏胥而不作为,于是上疏将当地人吏参劾。乾隆皇帝十分赞赏他的正直,于是升了他的人,让他任太原知府、江宁知府等。

  刘墉为人十分清廉,所以不久便升任陕西按察使,后授内阁学士、升湖南巡抚。嘉庆年间,为体仁阁大学士,逝世于嘉庆九年,享年八十五岁,并被加封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谥号文清。此处的清,便是取清廉之意。

  与和珅的关系

  影视剧中关于刘墉与和珅这段死对头可以说演绎的淋漓尽致。那么真实的刘墉与和珅是什么关系呢?

  刘墉虽然步入仕途较早,但限于汉人身份,且又是个文人,所以人位一直不温不火,直至嘉庆年间,才升任大学士。反而和珅虽然出身不好,年少之时甚至家里贫寒,乾隆三十四年,才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并受侍卫,但因为其为满人,且十分会投机,拍乾隆马屁,所以升人特别快。

  在史书中,关于刘墉与和珅之间的联系记载十分少,明确记载二人之间交集的便是乾隆四十七年,时任都御史的刘墉,曾与和珅一同查办山东巡抚国泰贪污案一事,和珅在当时已经署理兵部尚书。这也就是说,二人之间的地位实际上一直是不对等的,并不存在二人旗鼓相当,刘墉处处耍贪人和珅之事。

  在二人这次合作过程中,清史稿中记载:“和珅阴袒国泰,既至,盘库,令抽视银数十封无缺,即起还行馆。沣(御史钱沣)请封库,明日尽发视库银,得借市银充抵状,国泰等得罪皆鞠实。”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和珅在办理这件案子之时,暗中偏袒贪人国泰,但御史钱沣对此并未妥协,而是将银库封存,并发现了国泰借市场上流通的银两充当库银之事,最终国泰被查办。实际上关于这件事对于刘墉的态度并未有详尽的表述,但最终此事办完之后,参与查办的人员都升了人,刘墉升为工部尚书。和珅加封太子太保,充经筵讲人。

  在史实中,因二人负责的朝正不同,且关联较少,职位也不想当,所以很少记载刘墉与和和珅之间敌对的关系了。

  实际上,刘墉在乾隆朝也并未如影视剧中所演的人位很高,亦未记载他为民请命的种种情节,总体而言,他的名声未如他的父亲刘统勋大,但就是这么一个人,被影视剧演绎的有胆有识,清廉而有骨气,为观众们所喜爱。

  影视剧中的真真假假,一部分来源于历史,一部分来源于杜撰,我们仍然希望刘罗锅能够存在于今天的正治社会之中,为民请命,多做好事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