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崇祯杀袁崇焕是对的吗 袁崇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2020-11-06 14:55:11  来源:  作者:

   崇祯杀袁崇焕没错。没错是因为,君王是不可能错的。天下只有含冤的臣子,哪有含冤的君王。但绝不是对,不该战时抓,也不该战后杀,自毁长城。

  我们从崇祯视角分析,崇祯为什么会杀袁崇焕?

  第一:崇祯个人

  崇祯当时只有19岁,虽然说天家孩子早熟,但又能早熟到哪里。这个年龄的康熙不也是搬倒鳌拜之后,强行削藩,打了八年,惨胜。崇祯也是如此,灭了魏忠贤,加上群臣的捧,问责几个人还是可以理解的。

  崇祯性格本身就猜忌、多疑,急于求成,模仿嘉靖君王之道。

  《绣春刀》对崇祯的猜忌多疑刻画的非常好;

  急于求成是其没有耐心,要速度速度速度,刘宗周上奏就批评过;模仿嘉靖君王之道,《大明1566》刻画的天威难测,崇祯也来这一套。

  己巳之变,在圣明之君领导下,再造大明,袁崇焕作为督师竟然没有歼灭女真,还在等待,他想干什么?他还敢等?我爷爷怎么干的?废了他,我又不缺人才?

  当皇帝不信任了,就等浇火了。

  2、正治

  崇祯初年,朝廷上下喜喜洋洋,首意边功。战略氛围就是一举荡平。袁崇焕给具体了就是五年平辽。

  当后金打进来的时候,第一就是舆论哗然,怎么会这样?之后就是为什么没在蓟州挡住?为什么在京师城下没有歼灭皇太极?这在逻辑上是成立的,这很关键。(虽然事实不是如此,这就是逻辑链条与现象的区别,逻辑完美不代表就是真的)

  第二就是有人会借着舆论兴起大狱。舆论本身就是正治一部分,正治需要造势,如果有现成的就是借势了。

  抓了袁崇焕,战局虽然急剧恶化。但好处就是能接着往下整,两个大学士、两个尚书都离开中枢。

  恢复四城主力虽然是辽东军。但不杀于谦没法巩固既得成果,这时候毛文龙冤杀的舆论越来越烈就在于此。后来就杀了。

  (八旗)

  (这几句话比较烧脑,慢慢理解,我也是最近想通的。)

  君王杀臣无所谓对不对。当时的正治氛围、舆论、崇祯个人情况,正治斗争、军事形势都推动了袁崇焕的命运转变。

  袁崇焕为什么会被杀。

  文人集团给袁崇焕网织了什么罪行呢?“擅主和议、专戮大帅”,意即自作主张与满清议和,以及擅自杀害朝中将领毛文龙。

  事实上,与清朝议和这事发生于努尔哈赤死后,后来袁崇焕也将议和的事告知了朝廷,说议和是缓兵计,朝廷开始同意了,后来觉得不行又给否定了。后来,袁崇焕也没再提议和的事。但是因为文人集团的构陷,袁崇焕议和的事又被翻出来算账了。同时,满清也瞅准了时机,用起了反间计。当时清军捉了明朝的宦人,然后让宦人听到清朝和袁崇焕达成密约,再故意放走他。这个宦人回到明朝,将这事告诉给了朱由检,朱由检深信不疑。

  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事,倒是难说,对于毛文龙是忠是干尚难定论,有说毛文龙早已暗中投清,有说毛文龙驻守皮岛拱卫山海,使清军不得进,明史对于毛驻皮岛的看法是“顾文龙所居东江,形势虽足牵制,其人本无大略,往辄败衄”。但是,毛文龙不听袁崇焕的命令倒是真的,袁崇焕也是以此为理由杀了毛文龙,说是“专戮”其实也不为过。

  袁崇焕的被杀,既是文人集团对武将集团的压制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朱由检这个胸有壮志却无雄韬伟略的平庸皇帝所引起的必然结果,没有帝王之才的朱由检亡国也是必然的结果。

  《明史》曰: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