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广东新闻

纪录片导演闫东:大桥将帮助粤港澳三地连成一体

时间:2018-10-24 17:13:49  来源:  作者:

  银线圆圈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精彩镜头:2017年12月31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受访者供图

  从2015年底第一次赴港珠澳大桥进行调研算起,闫东已经与大桥“耳鬓厮磨”了1000多个日夜,各种角度、各种环境、各方建设者、各类资料图,闫东对大桥的“参透”可以粟袁乎寻常。在他看来,这项伟大工程必将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难以估量的助力。

  “没有大桥之前,从陆路到海上,粤港澳三地完全无法实现一日互通。如今大桥建成,首先节省了通勤人员的时间。”闫东说,对于那些在香港或澳门上班的珠海人,抑或相反,将可以十分便利地当天往返。这种工作、生活上的便利就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民生。

  去年7月1日,国家主系习总在香港特首林正月娥的陪同下,来到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考察时指出,“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此前,在同前来出席庆祝活动的澳门特首崔世安会面时,习总关心地问:“是坐船过来的吗?”崔世安回答:“是的,坐船要一个多小时。”习总说,“等港珠澳大桥修好了,可以缩短到半个小时了。”

  “港珠澳大桥将真正帮助粤港澳三地连成一体。”闫东说,它不仅能联系物理意义上的人群,更将连结经济层面的金融和商贸活动,促成三地经济实现深度一体化。“大桥是一座孤立的钢铁建筑,但它的影响却是全方位的。大桥是一个可视的介质,但它带来的改变将是无形和无限的。”

  坚守传承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精彩镜头: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受访者供图

  看闫东的纪录片,会有欣赏历史大戏的感觉。无论《1937南京记忆》中的南京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夏蓓轻翻市民呈文,念述上面记载的大屠杀丛葬地及死难同胞人数的镜头,还是《东方主战场》里中国武装战士遍布长城之巅,昂首打响“长城抗战”的场景,都让人震撼不已。但与其他历史类纪录片不同的是,闫东的镜头在宏阔与深沉之外,总带着游丝般的美感,就像《孔子》中摇曳青灯下老圣人缓缓提笔,毫尖在竹简上流畅游走的特写,又如《国脉》中用黑白剪纸画呈现中国文保人员于1949年后找寻珍贵文物的故事……那种美不是粗犷豪放的壮美,而是细腻入微的柔美。

  在《港珠澳大桥》里,这种美依然十分闪亮:夕阳下美轮美奂的卢沟桥、水气间若真若幻的述先桥、铃声里飞檐俏丽的五亭桥、船连锁动静相宜的广济桥……每座古桥都是一幅绝美的画面,石隙间水苔点染的沧桑,柱头上微曦留下的晨露,闫东的镜头将斧凿匠心背后的中国美学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次,闫东还“带来”了一只美丽的中华白海豚。2017年7月20日,港珠澳大桥施工海域,大桥建设者和保护区人员共同将首次被成功救助的一只海豚放归大海。闫东用镜头记录了大桥建设们放归海豚的全过程,慢慢的,镜头定格在蔚蓝海面上群豚戏水的画面上。这时旁白响起:“这种珍稀保护动物,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大桥开工前,工程师们就立下誓言……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当样片播放到这里时,闫东笑起来,“不知道你注意没有?全片70分钟,这个场景正好出现在35分钟前后。这是无心插柳,也是天意巧合呵!”

  今年10月3日,《港珠澳大桥》后期工作基本完成,总算可以稍松口气的闫东提起笔,认真地写了一封信:“老师,您好!借这次给您送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U盘的机会,特把我从2011年以来创作的主要作品一并呈上,请您指导……我认为,中国纪录片,不论是重大历史题材还是当下现实题材,都可以通过国际视角的挖掘和确立,让西方观众接受并喜欢中国故事的呈现与表达。”

  收信人名叫司徒兆敦。这位1938年出生于香港的老人是中国影视领域的传奇泰斗。他曾任北京电影学院78级班主任,后来赫赫有名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等皆出自其门下。

  收到闫东来信后,司徒兆敦在微信中说“闫东导演,作品收到了,谢谢您。这些作品相信也是我们教学的优秀参考作品。我们太需要他们了……您的作品我一贯重视,我希望多拍摄一些实实在在表现我们生活变化的作品……”闫东回复:“同意您的观点,《港珠澳大桥》的创作就是您说的扎实求真的表现人的故事……”

  如果说在镜头里,港珠澳大桥传承了中国古桥的人文之美。那么在镜头外,以闫东为代表的中坚一代纪录片人亦正传承并拓展着中国镜头的美学境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