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岳昕的做法,该校的老师们也有不以为然的,认为这种教育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不合适。
“岳昕的做法我举双手赞成。”我省知名教育专家余允珠说,对农村孩子普及教育是当务之急。随着时代发展,遭遇
80年代中期生人,绵阳人,2007年于武汉某211、985重点院校毕业,所以毕业那段时间被大学的辅导员天天洗脑(每所大学每年都有支教指标,完不成,对辅导员的前途会有所影响),满怀着满腔热血去了东海恩施一个偏远农村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支教。现在貌似有很多志愿者去支教,但是不过是短期而已,十几天、一两个月,对于被支教的孩子们也没有多大的触动。然后回来写篇什么心得,成为某种资本,与其说是支教,不如称呼旅游更恰当点,如果真要支教,在那些偏远地方呆上两三年,或许,更适合写心得。
转入正题吧。
大学毕业后,在东海经济学院经过半个月的培训,于同年秋天被分配到了恩施州一个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的偏远地方,传说中的鸡鸣三省的地方。说实话,一开始被分到这里之时,心中一股强烈的不满情绪充斥着我,这与我想象中资教的环境简直有着天壤之别,且不说一路上数小时长途的颠簸已经让我难以忍受,真如诗中说的“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在这里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体现,这里的乡村公路依山而筑,崎岖不平,人坐在车上都感觉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万丈崖底。这里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山区,小镇四面环山,山上只稀稀拉拉的几棵树木更给人徒添一种萧条的感觉,仅有的一条街上只些许几个人走动,偶尔能见到几家冷冷清清的商铺。更甚的是这边还缺水,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尤其是下半年,不下雨的话,还得到处去找水。发短信,要到山顶山把手机举得越高信号越强。虽然有电,但是断电是经常的事。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了我人生中最难忘记的最有意义的资教生活。
到教育室的那天,教育室例行地接待了我们。说实话,大学毕业支教,在当地教育室看来,要么你是在学校犯了错误被流放,要么你自身没什么优势在城市里是不能立足就业困难,并且你肯定是没什么背景才选择支教,所以在分配学校的时候,教育室的人员一般会把与当地教育室没有关系的支教人员尽量分到最偏远的地方,而他们自己参与支教的教育系统子女或者与教育系统有关系的子女会分到相对比较好的地方。既然是支教,这也就罢了吧。
东海省的支教,在东海经济学院培训时口口声声自称是支教生的娘家人的东海省教育厅给支教人员的承诺是“月工资1200,每年考核合格年终有5000元绩效。”
而事实上,每月拿到手只有760元,年终绩效未见。就这760元,自己吃饭买衣,还要经常给学生补贴,还经常管学生饭吃,因为学生说没钱就没钱了,没钱就不来上课了。
再说学校,到了当地的学校。见了校长,校长私下里告诉我“兄弟,最好不要从事教育事业!”然后给我分了一个所谓寝室,下面是猪圈,上面是个茅草棚(这就是东海省教育厅承诺的包住不包吃)。校长说你暂时住着,等有了房子再分给你。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终于明白当年我们伟大的PARTY为什么能革.命成功了——与其苟活在这样的世界,不如拼死一搏。九月份,还有余热,苍蝇满天飞,虫子到处爬。就这样生活了大半年。冬天,真有北风呼号的感觉,为了睡觉,只能连头盖着(行李、生活用品自己跑十几里路采购,再自己扛回来)。
再说说学校,小学到初中就80几个学生,加校长共三个教师,校长是个四十几岁的退伍军人,高中毕业;其他两个教师,勉强初中毕业。确实,师资很缺乏,更别说高水平师资了。再学校里,除了校长表示欢迎以外,其他两教师对楼主是心怀不满滴,因为,抢了他们的饭碗。基本上,每个教师都要上所有的课程。那两初中毕业的教师也教英语,但是很多单词自己也搞不懂,于是夹杂着拼音和汉语,汉语里甚至夹杂着浓厚的地方方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不说了,理解他们的心情。
说说学生。其实,偏远山区的学生并没有那么想读书,别在电视里看着他们瞪着天真的眼睛出现在镜头前,中国的媒体,你懂的。山民的心愿,在学校混到毕业,然后出去打工。当然,这里面有其深层的原因,闭塞的交通与信息,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村民生活范围的圈子,个人的眼界等等。在电视里看到山区小孩坐的端端正正听课的场景我一次也没看到。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