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公媳粗大第九章 我的好儿媳妇满足了我

时间:2018-06-01 14:55:27  来源:  作者:

  如果“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褒奖,那我想玉兰绝对是实至名归!

  那年月不像现在随时有各种面粉,可以吃许久。要天天磨磨、推磨,家里人多,一天完了昨天磨好的面粉所剩无几,隔天又要一大早起来推磨,大部分是粗粮,细粮是很少的。想起历史上的数次起义都是因为饥饿,这大概是中国农民对待生命的特殊方式,吃是一种可以上升到变革统治地位的正治空间。

  磨好粮食,做饭,上田,配合时代运动,乡里有事互相帮衬,照顾一大家的吃穿饮食,周而复始,生活简单又平实,没有太多的选择或许也是一件幸事!

  在玉兰已经很好的掌控和适应了婆家的一切后,她又迎来了另一个挑战。我想到了她性格中的依赖不自主的那部分,我说过她的善良温和超出想象。

  亦舒说过,好家庭的孩子多数是天真得离谱的,或许是他们拥有的多,不怕失去。时光不紧不慢地走着,玉兰也迎来了她的儿媳妇。夹在长辈和儿媳中间的她总是蒙受不白之冤,我在想如果她不是那么善良单纯会不会在宅斗中胜出?如果那样就不是她了!

  她应该是世上最好的婆婆了,对待儿媳妇真的就像对自己女儿一样,包容她的任何缺点和任性。那时候人们也不争别的,就眼瞅着一点吃的。

  那天,丈夫拿回一点白面,玉兰就煎制了一点饼子,二嫂眼尖看见了,顺手拿起一个吃了起来,吃完她告诉玉兰应该把剩下的这些都给家里的老人吃,不然人家会说你这个媳妇就会自己吃,一点也不孝顺,玉兰一想也对,别人知道会是这么说,她就拿着剩下的饼子给屋里的长辈们送去。令她没想到的是,回来之后就听见隔壁屋子里儿子和儿媳正在大声争吵,儿媳还骂着难听的话,不多久就见儿子进来,说,妈,您儿媳说她想吃个饼您不让,还把饼都藏起来了。面对儿子的质问,玉兰纳闷,可还是解释给儿子听,说家里就这点白面,她也就煎了一点饼子,你二娘吃了一个,剩下的都给你爷爷他们了,儿子这才明白了。

公媳粗大第九章 我的好儿媳妇满足了我

公媳粗大第九章 我的好儿媳妇满足了我

  后来这样的事情多了以后,玉兰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二嫂捣的鬼,在背后嚼舌根,说是非,专门挑事,当时她是多么信任二嫂对她说的话。因为拥有的多,她不怕失去,她认为自己对别人好她也会对自己好,她不明白一无所有的人对她的那种嫉妒,对拥有各种才能的家人不是引以为豪而是嫉恨,二嫂就是这样的人。

  我可以理解当时她蒙受许多不白之冤,心里的(委)屈和不解。在很多时候她不善于言谈,很多事总是认为自己不说别人就会明白,譬如那些(委)屈和事实的真相,她想着如果自己更好的对待她们,总有一天她们终会明白。可她不知道,人就是有这样的一种劣性本质,你对他人的好就像一颗糖,吃完就没了,哪怕再多人们也不会记住,可是,某一天,你只是做了丁点让别人看来不如意的地方,就像伤痕一样刻在身上永远抹不掉,之前所有的好都无法抹去,那些曾经像糖一样的好就如同泡沫不存在一般。

  听到这些让她(委)屈的事情时,我总是忍不住为她掉眼泪,善良有罪吗?难道善良就是别人顺理成章的欺负你吗?我为她感到难过,也为她这种一味妥协不知反抗,或者是不知表达,不粟增来的压抑感到苦闷,也为中国人这种骨子里表达感情的含蓄而唏嘘。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结局是经历了种种夹缝中的煎熬之后,儿媳终于闹得要分家了,那是在玉兰把新房子盖好以后的事情。奇异的是,玉兰感到了一阵轻松,就像是多年的(委)屈终于求全了,身上的重负也松动了不少。

  想当初一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家里三个兄弟,两个在外,只有玉兰的丈夫老三离得近,他作为教师每月也有点工资和细面粮食。发了工资和粮食,老三都拿回家交给自己的父亲,由他支配家中的大小开销,玉兰虽为老三的妻子,手里却没有一点余钱。她的依赖心不是没有依据的,没钱没粮,做什么都要听从老人的安排。

  自己丈夫挣得钱却无法用到,老人手里的钱又不会给她一家人,还要照顾他心目中的那个可怜的儿子。这就不说了,玉兰还要面对二嫂时不时的挑事,在老人面前告黑状,一次不相信,多次以后总会伤感情的!

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