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后,我们就不再七人挤在一个炕上,因为,得腾出一盘火炕来育地瓜芽,等春天到来时,一是自己家里秧地瓜要用,二是可以拿到集市上去换得儿零花儿补贴家用。

冬天跟妈妈在土炕上 不小心弄进母亲身体里
这样的火炕,就是乡亲们用的“育苗床”。把火炕做成育苗床,得把炕头上的席子撤去,用长方形的土坯垒成一个框,里面填充上一些土和沙,把地瓜埋在里面,顶上用旧麻袋片等盖上,定期往上洒水,过些时候,地瓜就会长出黄中带绿的嫩芽,等这些地瓜芽长到20公分多的时候,在逢集日的早上,父亲就会一根根拔下来,每一百根绑上一把,拿到集市上去卖。那时,正是种芽瓜的时候,所谓芽瓜,也就是春天种上的地瓜。
后来,搬了一次家,翻盖了两次房,母亲住的房子变得越来越大,那火炕也不是名符其实的土炕了,因为土炕过三几年就得重新盘,否则,那些土坯在烟熏火燎中会酥掉,炕就不结实了。如果要盘一铺新炕,这个工程可不算小。因为土坯得在春天的晴好的天气里,和了泥,用模子做成,还要在太阳下晒上几天,再把土坯揭起来晒两天。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土坯在揭的时候断掉或者碎掉,不能用。所以,做土坯的时候要做得比盘一铺炕的土坯多出十几块来。这样,一是防备碎掉的土坯,二是,以后炕破损了可以用来修补。
现在的土炕,说是土炕,却大多用砖来做支架,上面用方水泥板盖顶,这样的炕,热得快,但凉得也快,不过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太容易掉下炕顶去。前些年那种真正的土炕,因孩子在上面蹦跳,或者因修得不够及时,会经常塌陷下去一块,家里人只好忙不迭得赶紧找土坯来补。
想起土炕,心底那种感觉总是沉甸甸的,是感激也是沉重,土生土长的我,注定与土炕要有这么一段永远割舍不下的情份,土炕的记忆,却沉重的如一部历史。
母亲还在的时候,每次回家,在母亲家的土炕上,坐着,躺着,倚着,靠着,怎么样都舒坦。总感觉那是真正到了家,心底里那么踏实。
而今,母亲离开了我已有8年,土炕也远离了我的生活,只留存于我的记忆里。我一直弄不明白,是母亲带走了土炕,还是土炕带走了母亲。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