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年轻岳母的那些年 我和岳娘乱伧大杂烩
岳父出生于解放前,年轻时在青海当兵数年,虽然军人出身,但情感细腻。当年当兵时部队发的水壶保存了四十多年。退伍后进入湖北化纤厂办公室,后来被襄阳毛呢厂挖走。写得一手好书法,作得一首好诗,下的一手好象棋,还有一手好厨艺。
岳母和岳父同一年出生,工作是药剂师,是湖北化纤厂建厂五人组的其中一员,后随岳父被挖到襄阳毛呢厂。岳父和岳母在同一个厂上班,一个在工厂办公室,一个在工厂医院配药室。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个男女比较保守的年代,自由恋爱不是很普遍,两人经熟人介绍认识,最后步入婚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爱国的文艺青年响应谠中央的号召,为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奉献青春,岳父岳母晚婚晚育。中年得女,如同掌上明珠,爱不释手,如获至宝疼爱有加。后来想想这也是上帝的护理,岳父岳母的年龄和我爷爷奶奶年龄相仿,一边是晚婚晚育,一边是早婚早育,原本相隔一代,阴差阳错让我和妻子年龄相似。
岳父岳母一夫一妻,恩爱一生,诚诚实实做人做事,没有与任何人结怨,赢得所有邻里尊重。听妻子说,她一次无意翻出岳父当年工作时自己写的一首诗词,为了提醒自己廉洁自律。岳父岳母都属于踏实做人,不求荣华富贵之人,过着平淡的老百姓生活。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家庭温馨。岳父热情好客,家中常常是邻居聚焦的地方,如果小区有人家中来客,常常会买一条鱼拿给岳父,岳父把独家秘制的红烧鱼做好端去,并且乐此不疲。和妻子结婚回门宴时,岳父岳母的朋友团和邻居团都占了一半。还把相声演员贾玲父母喊去为我们主持回门宴,各方好友齐聚一堂,外人也都成了家人。
岳父岳母不仅对待外人真诚热情,对待亲人也是相敬如宾。我刚到岳父岳母家过年时,好不习惯,从初二到初五,每天聚集一起到各家拜年,每天聚集一起的都是同一群人,只是更换了家庭。在我们家从来没有亲戚聚集到一起过年吃饭,挨家挨户拜,每天不同家庭。岳父岳母四兄妹关系一直不错,每年四家人连老带少都是一起度过整个春节,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并且从不聊世俗话题,那些所谓买房、赚多少钱、升职、攀比的话题从不是聊天的话题。岳父岳母身为大哥大姐,把弟弟妹妹都关照的无微不至。妻子说,小姨是最小的,当年为了支持她读书,岳父岳母拿钱支持学费生活费,甚至小姨的个人卫生用品在读书期间都是岳父出钱购买。二姨家的孩子为了到襄阳市读书省借读费,愿意让二姨家女儿把户口上到他们家,从而放弃国家独生子女补贴的待遇。亲戚提出有困难,岳父岳母二话不说把老家宅院免费赠送帮助。
岳父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之人,好几次和我提起他小时候的遭遇。在六十年代襄阳一带遭遇饥荒之时,缺衣少粮,常常揭不开锅,数日挨饿是家常便饭。一次他徒步数百里到河南南阳一带乞讨,当地人看他如此饥饿,给他好吃的,还给他几十斤粮食救助。岳父每次说到这里时都是眼中含泪,自言自语地说:“我永远忘不了河南人对我们的恩情。若不是他们帮助,恐怕我早已饿死了。”我常常想,这一些事情发生,也在神的护理和计划中,难怪我第一次上门提亲,虽是空手套白狼(第一次登门,我说怎么也得表示一下诚意;妻子硬是什么也不让我买,说他们什么都不缺,也不是讲究排场之人。最后无奈之下,妻子竟然把她刚买用过几次的电砂锅让我带回去作为见面礼。当时我到襄阳时,走在路上拎着一个二手锅,怎么走路都觉得别扭。没想到一个二手锅竟然博得岳父岳母好感:“果然是脚踏实地过日子的人”。)岳父一听我是河南人,倍感亲切,如同见到恩人后代。我那时内心感谢那群无名乐于助人的老乡,他们的一个善举让我这么顺利成为襄阳女婿。
成为胡家女婿,岳父岳母不仅让我犹如宾至如归的亲切感,也总让我犹如明星般的待遇。岳父岳母总是在邻居街坊面前夸女婿如何如何好,能够夸人的话几乎被他用尽了。回门宴时,他总是指着婚纱照说女婿帅的像个明星,有气质有内涵,让我这个当事人都觉得甚是不好意思。由于岳父岳母总是在亲人面前美化女婿,舅舅也常常在他们小区对邻舍说武汉女婿如何如何好。结果让我走在两个小区都害怕遇到熟人,生怕砸他们的广告。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