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表示,因为父母太过敏感,所以不敢再向父母粟增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害怕他们担心。于是都是先揣摩父母的心思,顺着父母的意愿说而掩藏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自己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还得为父母消除疑虑,实在辛苦得很。
家长比考生紧张,就如同考生在考场紧张一样,都是不合格的表现,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家长首先要给自己减压,然后为家庭制造一个有利于考生的轻松的环境。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一方面学生抱怨家长的太过专注,而另一方面,一些高三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张强是一个很独立的学生,这是他自己的评价,而实际上从上初中开始,他就开始住读生活,相信多年的住读已经让他习惯于自理,可是高三的压力还是让他有些招架不住。“父母也许是对我太放心了吧,他们对我不太管,一切事情都由我。可是我还是希望把一些事情和他们说说,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或者让他们给我点建议。”高三了,毕竟和之前不一样。
这就难了,孩子高三,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还真的难呢,不左就右,还真是众口难调,要怎样做才能够让孩子满意?还是来听听学生们自己的期望吧。
期望高三——说给父母的心里话
注意关注的度
高三(1)班的徐杉希望父母能够客观地看待高考,不要每天象冲锋一样紧张。高三的他们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通过努力争取高考的成功。适当提醒固然必要,过分关注则可能适得其反。
在高三这个关键时机,来自家庭的适当的关怀,会让行走在高三路途上的考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如果高考是一场战斗,那家庭就是他们的大后方。这会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动力,让他们敢于直面高三的一切压力。
然而,当父母的关注过度,或明显的表现为对孩子诸多的要求,言语行动上对他们例多干涉,或在平常的一举一动中都流露出殷切期望,所有的行为处事都较高三之前有较大变化……这样,所有太过特殊的形式对异常敏感的高三学子来说,都会增加他们无形的压力。当父母太过殷勤时,孩子会自动把父母的殷切归结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懂事的他们总是担心辜负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对不起家人为他们付出的一切。这样,他们的压力也就会越来越大,让他们不堪重负,不能够正常施展个人能力。
家庭氛围宽松自然,学生心情轻松愉快,这样的效果不是大家期望的吗?
请做我们的朋友
高三的沉闷并不代表学生们没有话说,他们一样渴望与人的交流。学习上的压力,自我发展方向的选择,同学关系的淡漠,老师的喜怒哀乐……高三恰恰是一个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家庭要扮演的角色就十分重要了。如果学生每次回家能够在父母制造的轻松气氛中谈谈学校发生的事情,商量自己的前途以及学校和专业选择,和父母一起放松心情,父母这时候就是孩子朋友,扮演一个朋友的角色比扮演一个长者或者说教者要成功得多,也容易得多。
“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只知道让你看书学习看书学习的父母,不是我们喜欢和希望的,学习的事情我们自己肯定知道,我们需要的,只是他们能给我们一个休憩的场所,和他们象朋友一样聊聊我们心中的事。”相信黄历同学粟增了很大部分高三学子的心声。
自己的路,让我们自己决定吧
高考过程中,父母最放心不下就是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毕竟,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出路和他们的个人发展。不可否认,家长由于阅历丰富,考虑问题会从各方面来加以考虑,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好的意见,当然也会更实际一些。但是,家长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他们的个人性格因素,社会上什么职业“香”就不顾学生本身的情况要求孩子报考,这样的越俎代庖替孩子作决定甚至强制为学生安排志愿,都是大错特错十分不可取的。
学习成绩很好的张越同学说:我希望我填志愿的时候,爸妈能够充分的帮我参考,比如选什么学校啊,可是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最终尊重我的决定。我知道那也许就是选择一条人生道路,我自己的人生道路,我想自己决定。
家长要做的其实也很多,比如帮他们找专业或者学校的详细介绍等相关资料,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考虑能不能考上,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就业前景,学校的总体就业率等等。提醒他们多方面的参考因素,相信他们能选择好自己的路。
多帮忙,少干涉
受访的徐杉同学曾经一度犹豫不决。父母和周围的长辈们一味鼓励她报考名牌大学,但她认为不能只关注学校的牌子,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张鑫担任着班(委)的职务,因为父母总指责为同学服务会浪费时间,她有时很苦恼。学习本来应该劳逸结合,死读书的效果不一定好,自己在学习之余为同学办些事,有什么不好呢?记者注意到,四名同学在谈到对父母的期望时,有三名使用了“默默无闻”三个字。他们都希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给他们留出安静思考的空间;在有所放纵的时候,对他们提醒但不是抱怨。总的来说,高三学生的要求并没有什么特殊,多帮忙、少干涉,轻松的家庭氛围比什么都重要。“让我吃好点儿就行了”,王洋甚至只提了这样的要求。他狡黠地一笑,脸上却写满了决心和自信。
后记
经常接到家长的来信和来电,希望我们帮他们出一些主意,在高三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他们要怎么做才好,才能够“尽到一个父母应尽的职责”。我们很感动,学生参加高考,家长的紧张也非同寻常,他们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可是他们知道高三非常关键,害怕做得不好,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够符合孩子的要求,才能够给他们带来切实的帮助。拳拳的父母之心,顷刻展现这样完整这样生动!真的希望我们的采编的文章,能够给他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所有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多理解父母一些,对父母多一些宽容。沟通,是相互的,沟通,是为了共同的目标。
这里,我们把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同济大学的汤丹同学说过的话再次送给所有高三同学,在不断要求父母的同时,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想,也许就理解他们:曾经我的高考这样走过,我很幸运,我珍惜了,如果上天要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依然的会遵从父母的意愿,那其实并不是压力,只要自己把握得好,完全可以转化为动力。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不愿在关键时候帮孩子一把,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绵薄之力。高考只有一次,因为他们愿意,他们非常想要付出这份爱,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