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爸爸在我身上疯狂驰骋 帮爸爸洗完澡没忍住做了一次

时间:2020-03-27 15:03:23  来源:  作者:

  导读:爸爸在我身上疯狂驰骋,帮爸爸洗完澡没忍住做了一次!我的爸爸出生于1927年,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兄弟四个,爸爸排行老二。听爸爸说,还有个姑姑排行最大。在她十三岁的时候不幸得了重病,因没钱医治去世了。家里唯一的女孩永远地离开了亲人,听父辈人说姑姑的孤女坟能给后人带来福气,每年清明,过年家人都要去祭拜她,几十年从没忘记例。

  解放前爸爸和兄弟各自奔波,补贴家用

  听爸爸说,他十二岁才开始上学,只上两年半。学习非常用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老师还常让他帮忙批改作业。

  爷爷、奶奶因为家中贫困,无力负担爸爸上学。老师说不用爸爸交学费,那家里也不让念,因为多一个孩子上学,家里就少一个人干活儿。

  爸爸聪明好学,老师特别喜欢他。爸爸很小的时候,三字经、百家姓就能倒背如流。14岁,爸爸被迫辍学,在家放猪,还经常跑到教室门口听老师讲课。爸爸对上学有太多的不舍,家里穷也没办法,能让识几个字也就烧高香了。

  1942年,爸爸16岁,到伪满洲国当劳工。听爸爸说,去秦皇岛住的是炕席搭的窝棚,下雨漏水,就在里面挖排水沟,在两边土坡上住,吃的是稀稀的高粱米兑凉水的粥,窝窝头。

  为了能吃得饱些,爸爸说,每次吃饭就要多长心眼,先盛半碗,吃完再盛一碗,这样就能吃点稠点的高粱米粥了。

  爸爸还说,他和大爷是兄弟几个最默契的哥俩。大爷人特别老实,话也很少,但却是个任劳任怨的好大哥,孝敬老人,照顾弟弟,是家里的顶粱柱。

  记得17岁那年,爸爸和大爷一起去热河当劳工。因条件不好,大爷不慎得了疾病,连拉再吐,工头根本不管劳工的死活。大爷好几天吃不下饭,爸爸决定带大爷逃跑。白天看好地形,后半夜背着大爷,偷偷地逃走。

  带着铁锹把铁丝网压倒,扶着大爷,踏着漆黑的夜光,走出了工棚。一路上要点饭给大爷吃,自己吃点野菜,路过菜地,吃个萝卜或茄子,再喝点河水充饥。走了一天,等到了鞍子岭,离家还有几十里路,看到庄里有人来赶集,托人给爷爷捎个口信,才牵着毛驴把大爷接回家。

  爸爸18、19岁时,已经是家里的劳动主力了。农忙时在家种地,闲时去绥中、兴城、秦皇岛等地当劳工。不管外边条件多么艰苦,老爸仍然坚持干下去,挣点粮食回家。

  20岁那年,爸爸再次踏上去沈阳的列车,去一家私人皮革厂当学徒。第一年春节没有回家,工棚住的是上下铺,吃的是橡子面窝窝头,稀高粱米粥,每天天刚朦朦亮就起来上工。中午、晚饭也吃不饱,常常干到深夜才下班。

  爸爸把省节下来的钱邮给爷爷添补家用。自己攒点零碎皮子,卖钱买双翻毛皮鞋。在沈阳干了二年后国民谠来抓兵,爸爸怕被抓,准备回河北家乡。

  爸爸说:当国民谠兵还不如当八路军呢。”工头不让走,爸爸说:如果我让国民谠抓走了,早晚也找你算账,决不会饶恕你。”工头害怕了,给了爸爸路费钱,爸爸返回了家乡。

  1947年,体弱患有严重气管炎的三叔被应征入伍了,参加了八路军。在南方打仗,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气候温和再加上部队的医疗条件还是比家强得多,三叔的气管炎在当兵期间慢慢好转。三叔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虽然没进过一天学堂,全靠在部队扫盲识字,最高当过排长。听爸爸说,如果三叔没去参军,真不知在家受多少罪呢。

  三叔很孝顺,经常给家里寄钱。那时镇上根本没有邮局,每次都是爸爸当天走路往返去青龙县邮局取钱,从村里去县城单程有60公里,往返就是120公里。爸爸天不亮就出发,要连续走上7-8个小时才到县城,取了钱,再走7-8个小时回来。老叔最小,也是哥几个念书最多的一个。

  1949年爸爸23岁了,妈妈17岁,他们经媒婆介绍,相互没见过面,正月初八爸爸和妈妈结婚了,和太爷、爷爷、奶奶、大爷、大妈一起生活。那年妈妈生下第一个孩子,一个女孩,不幸夭折了。打那以后几年的时间,老妈没再怀孕,大爷家已经有三个孩子了。

  五十年代爸爸命运转折

爸爸在我身上疯狂驰骋 帮爸爸洗完澡没忍住做了一次

  1951年爸爸25岁了,不甘心一辈子守在家里,再次踏上去沈阳的列车,在沈阳第四建筑公司工作。那年,老叔考上了热河省平泉县师范学校。每一次寒暑假都是大爷背着行李,步行送老叔去青龙县座汽车,然后再步行六十多公里走回家。爸爸也常常给老叔往学校寄钱,供他念书。1953年,老叔毕业分配到老家当了小学教师,同年,老叔在家乡结婚。

  1955年,妈妈生下我。虽然是个女孩,但爷爷、奶奶特别喜欢。我常常逗他们开心,给贫困平静的家庭带来许多快乐。

  妈妈和爷爷、奶奶、大爷大妈、朝夕相处九年,妯娌之间从没红过脸。爷爷奶奶过日子精打细算,细水长流,计划用粮,基本可以保障一日三餐。男劳力吃点稠饭,地瓜,家里女人吃点稀米饭,虽然生活很苦,但一家十几口人过的非常有劲。

  爸爸常说,在这个家,你大爷是最不容易的人了。“你大妈16岁童养媳到咱们家,从三间茅草屋,到五间大瓦房,那是辛勤汗水换来的。”每当想起那段不平常的回忆,爸爸都眼泪含眼圈,情不自禁勾起不少的回忆。

  大爷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默默地为这个家操劳。听爸爸说,咱家盖的老房,主要石材都是大爷在山上起早贪黑找的石头,再用驴驮回家。因为搬运石头,大爷双手常常磨出了血泡。

  爸爸和三叔在外地工作,虽然寄钱给家里补贴家用,但家园的一砖一瓦都是留守在家乡的大爷亲手建造的。看到新房建成,全家人都甜在心里,而这喜悦里却饱含着大爷的用心和辛苦。

  1957年,妈妈得了严重的痔疮,在农村无法医治,所以爷爷给爸爸捎信,告诉爸爸家中的情况。那时,爸爸已经去大连分公司工作,我还没到二周岁。爷爷要送我和妈妈去大连和爸爸汇合。听妈妈说,临行前奶奶抱着我大哭一场,说再也见不到我了。

  爷爷送我和妈妈去大连。妈妈去治病,爷爷照看着我,逛公园。原本老爸看到工友都有手表,也想买一块,爷爷来后,爸爸得知奶奶病重,就打消了买表的念头,把攒下来的200元让爷爷带回了家。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