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说“不要”
听得多学得快,“不要”听多了,孩子说“不要”也愈发频繁。我们需要反思下,是不是我们总是把“不要”、“不可以”、“不行”这些否定词挂在嘴边,限制孩子的日常行为呢?
对于处于探索期的孩子来说,做些捣乱事是健康的成长表现,弄脏的地板弄干净就是了,湿掉的衣服换一件就可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探索环境,而这个过程中孩子大部分的小调皮都不至于要过分严厉制止,大吼“不要”,更好的沟通方式应该以积极正面的表达为主。比如,“不要扔玩具”可以改成“把玩具放进盒子”,“不可以碰剪刀”可以改成“把剪刀放下来”,诸如此类的表达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却可以降低“不”带来的否定感,当我们在思考怎么用正面表达代替“不”的时候,我们也更容易控制愤怒,避免情绪暴走,孩子也更容易接纳。
听到孩子的需要
前段时间旺宝拉了臭臭,远远我就闻到了,我过去给他换尿布,他非常不配合,我蹲下来问他要不要换尿布,他坚定地跟我说“不要”,我当时手上也在忙事情,就想着赶紧给他收拾干净,就霸王硬上弓给他换了,结果换完尿布他立刻又拉了一泡臭臭,其实他的“不要”是在告诉我“还没有拉完”,但是我却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在调皮。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但常常被家长们忽略,虽然孩子小,经历的事情少,生活经验不足,但是他们的意见有时候也是对的,我们需要认真听,才能听到他们的“不要”里也有一些是真正需要“不要”的,合理的“不要”我们接纳,不合理的“不要”我们拒绝,这会让孩子知道合理地表达“不要”是一种沟通的方式,但这不是要挟父母的武器,不合理的“不要”会被拒绝,这也是成*人世界的社交方式,我们应该从小给孩子建立这种不卑不亢与人交往的方式,既不屈从也不独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