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两个领域上的,一个领域是立足于公安侦查中的,包括预防犯罪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
关于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我个人在这些年中一直在做家庭抚养教育。人生中关于人的知识,可能你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我在专业领域讲课的时候,很多人说:“没有想到从犯罪心理学课收获最大的是知道怎么样教育孩子了,可惜我听晚了,孩子都长大了。”
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心理年龄的不同,人生可以被划分为十个时期,而18岁以前的部分又是比较重要的,按照6岁一个阶段进行划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那么哪个阶段的变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便是6岁以前。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我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这在社会上算少数的心理现象,但其中的很多问题却和孩子6岁以前的家庭心理抚养有关。什么叫心理抚养?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它跟平时的抚养是不一样的。心理抚养主要指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为目标,对其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因此,如何对0到6岁的孩子进行家庭心理抚养、什么才是成功的家庭心理抚养等问题是每个家长都需要关注的。
关于0-6岁孩子的心理教育,有这些误区!现在记住这几点,可能还不算太晚
有了问题再去纠正?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有征兆了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爱跟自己说话,有的孩子偷拿家长的钱,还有的孩子每天玩电脑,甚至不爱上学,有的孩子则是父母说两句就离家出走……谈到上面几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孩子基本都在青春期。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在孩子6岁甚至小的时候就已经有征兆了,只不过家长没有重视。
因此,如果孩子的不良习惯显现出了行为问题,这就说明他已经有了相当长的不良的过程,也就是说,孩子出现偷拿东西、沉迷游戏等并不是现在才形成的问题。家庭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现在所做的努力都会给后面减少很多麻烦,如果当初不努力,等发现孩子有问题再矫正的话,这个精力和代价是相当大的。
6岁后再给孩子树立正确观念?为时已晚!
很多时候,孩子的表情、动作都带着父母的影子,因为6岁前,观念有一个特点——可以改变。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一个人是什么样,就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因此,在孩子6岁前,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很重要。
我妈妈老是说,我成长的时候,食物很紧缺,一到吃饭我们家就来人,因为一来人我就不敢放开吃。我后来才明白为什么一到吃饭就叫他们来,我妈常说,我们少吃一口就有人家的一口。直到现在,这句话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比如我对卖菜的人,有时候他们亏我一点钱,我也不计较,因为他们生活不容易;比如订一份奶,我说这是在解决一个人的工作问题,有一份职业他就可以养活家人。这就是相互的理解,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宽容一些,这是累念都是早年父母给的。
说到底,这是家风的问题,如何营造、塑造家风,落到实处其实就是怎么样把孩子教育好,除了身体上的教育,更要注重孩子在很小时候心理上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鲜活、更立体、更健康的人!
工作太忙,让老人带孩子?父母的陪伴更加重要
有的人认为,孩子由老人抚养就可以了,但这里面有一些东西是属于心理层面的,举个例子,很多人坐火车时间长了,或者是路上时间长了,就会找份报纸或者是手机来看看,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光坐着就很难受。孩子也是这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早期,也需要陪伴、互动,但我们恰恰忽略了,觉得1岁、3岁内有什么好教育的。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你就错了,3岁以前的教育比3到18岁重要得多。因为3岁前是情感的抚养,情感抚养的多少会决定后面的很多东西。
小孩子的话不用多回应?耐心一点,让孩子把话说完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和聆听特别重要。很多父母知道,青春期是最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因此青春期陪伴特别重要,但其实,6岁之前多陪伴孩子、多聆听孩子也很重要。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