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泥娃娃儿歌为什么恐怖 泥娃娃歌词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8-11-08 14:13:17  来源:  作者:

  更离奇的是,一些家庭里,“娃娃大哥”不仅是求子工具,而且被视为家庭成员,世代祀奉:每天吃饭时,“娃娃大哥”也上桌,也有他一份饭食。“娃娃大哥”身价很高,一般放在神佛龛旁,有的人家竟供养在祖先堂内。如果生的孩子成家有了儿女,娃娃便长一辈,成了“娃娃大爷”,甚至有了第三代,还要给娃娃画上黑胡,穿上长袍马褂,塑在一张小木椅上,这样一来就成了“娃娃爷爷”……不但隔三差五重塑泥身,还能见证子孙满堂的盛景,在浓浓人情味的温馨背后,总是透着一丝诡异。

《河神》里诡异泥娃娃,背后是'杀子献祭恐怖习俗

  按说,“娃娃大哥”是天后宫的外来户,不见于东南沿海风俗,倒是与山东等地的民俗神似。“拴娃娃”何时成为天津卫一景,目前或许不得而知了。但在前辈追根溯源的求索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新奇的假说。在裘锡圭先生《杀首子解》的启发之下,涂宗涛先生就由“娃娃大哥”联想到了古代杀子献祭的传统。

  提起杀子献祭,人们可能下意识想到《圣经》里那道考验亚伯拉罕的著名神谕:“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但论及“替罪羊”,中国古史不需要这类舶来品,而且更为血腥暴力。

《河神》里诡异泥娃娃,背后是'杀子献祭恐怖习俗

  《墨子·节葬》记载:昔者,越之东有輆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生下长子不养,而将其肢解分食,实在君子不堪入目的夷狄行径,但三代贤君之首的尧也曾杀死长子。《墨子·鲁问》则更进一步:楚之南有晱人之国桥。其国之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越之东”之后又有“楚之南”,看来在中原士大夫眼里,瘴疠之地的野蛮人多有杀食长子的习俗。尤其是“美,则以遗其君”细思极恐,后人凭此推测,把长子蒸熟献给齐桓公尝鲜的易牙就是夷狄之民。更有研究者指出,“孟仲叔季”之“孟”字,《说文》解释:长也,从子,皿声,就寓意着古人杀长子而食的恐怖习俗。

《河神》里诡异泥娃娃,背后是'杀子献祭恐怖习俗

  但《墨子》的记载尚有一个蹊跷之处,杀长子为何“宜弟”呢?其实这才是杀子献祭与“拴娃娃”风俗的内在关联。先卖个关子,讲一个土家族神话故事。被视为民族文化密吗的《摆手歌》里,土家族先祖雍尼诞下一个肉球,生育女神伊窝阿巴降下启示:“雍尼莫啼哭,生的是人种,人种靠它传。煮不得,炒不得,砍成块抛出去,普天之下才有人哩!”于是,这个肉球长子被砍碎,化作了万千人种,这就是“宜弟”。“拴娃娃”同理,偷来一个泥娃娃,通过“洗娃娃”不断重塑泥身,日后的众多兄弟踩着那些被丢在角落的泥躯来到人世,也是“宜弟”的一种异化。

《河神》里诡异泥娃娃,背后是'杀子献祭恐怖习俗

  当然,这种说辞能让先民深信不疑,却无法说服后来者。杀死首子的血腥习俗,其实在人类学上讲得通,而且颇有意义。《汉纪·孝成皇帝纪》提到:“羌、胡尚杀首子以荡肠,以正世。”章太炎更是直截了当:“妇初来也,疑挟他姓遗腹以至,故生子则弃长而畜稚。”这是说,在氏族社会,族外通婚之际,先民总会担心混进“野种”乱了血脉,而外来女子生下的长子嫌疑最大,因而常被用来献祭,以保障血统纯洁。这样一来,残忍的杀子行为似乎有了不合情但合理的解释。只不过,随着文明演进,它已经脱去血淋淋的外衣,仅在“拴娃娃”这样的奇异民俗里保留着一点似是而非的痕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