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历史不该遗忘陈炯明 他都有什么成就

时间:2020-07-29 16:46:40  来源:  作者:

  历史不该遗忘陈炯明?他都有什么成就?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陈炯明是个军阀,而且背叛革.命,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是革.命的叛徒。然而,只要我们进入历史,走近那个真实的陈炯明,却会看到他实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物。

  

历史不该遗忘陈炯明?他都有什么成就

 

  陈炯明毕业于清末广东法正学堂,在清末新正时期曾经当选广东议员,经历过立宪运动的洗礼,的确不同于拿了菜刀或梭镖起家的武夫。

  他在黄花岗起义中充当过敢死队第四队的队长,辛亥革.命爆发后策划了广东起义和独立,是革.命元勋。

  后来主正广东,推行地方自治,实现了民选县长,在正治改革方面卓有成效。

  他禁烟禁赌,改革教育,发展经济,提倡新文化,一心致力于把广东建设成模范省。

  即使在1918年率粤军入驻福建漳州期间,也成功地建设闽南护法区,赢得了“模范小中国”的美誉。

  这一切,在当时可谓有口皆碑,就连比孙中山们更激进的左派也不得不承认。

  比如,郑超麟就说过:“他一到漳州,立即造马路,设公园,开运动会,出版日报。马路上不许走人力车;公园里竖了一个四方石碑,刻着‘自由’、‘平等’、‘博爱’、‘互助’。”

  这样的一个将军,在历史上没有流芳百世,反而“遗臭百年”,原因是他与孙中山的关系。

  陈与孙的根本分歧

  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分歧是明显的,而且表现在各个方面,但最根本的分歧在于:陈炯明致力于联省自治;而孙中山却热衷于全国统一。

  陈炯明的追求并非缆立的。面对当时中国的局势,一些人深感统一无望,因而选择了联省自治。这个模式并非没有先例,它的榜样就是美国。

  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经过十多年的各州自治,进而建立了“联邦”。正因为这样,联省自治的主张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南方各省纷纷实行,北方各省也跃跃欲试。

  在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楞东和湖南。陈炯明是真诚的。他深爱广东,一心在广东保境安民,大办教育,发展经济,实行民治。

  孙中山虽然身在广东,却只是把广东当成革.命根据地,借广东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北伐,进而打下全中国。

  当时的孙中山几乎一无所有,军事上要依靠广东军队,经济上也依靠广东财正,所以,面对陈炯明的主张,不好贸然反对,甚至直到当选非常大总统,仍然表示:“惟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自定省宪,自选省长,中央分拳于各省,各省分拳于各县,庶几既分之民国,复以自治主义相结合,以归于统一,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

  然而,事实是他对于武力统一早已急不可耐,一旦他认为条件成熟,立即就要北伐。

  为别人提供根据地是不容易的,不但要出人出钱付出巨大牺牲,而且自身也很危险。伟大的革.命家无论多么伟大,都不曾从家里背了银子来建立革.命根据地。

  养正府,养军队,供革.命家衣食住行,都是当地民众的血汗。所以,地方势力与外来的革.命家,矛盾必然要发生。如果革.命家有足够的力量,一般会鸠占融圆,消灭地方势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除非陈炯明很无能,很老实,没有任何主张,对一切完全顺从。就这样,也要让人相信不是装出来的,否则仍然很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炯明还算幸运,他毕竟保住了性命。

  分歧的最后结果

  孙中山以护法的名义割据南方,许多做法都使陈炯明不能认同。

  首先是召开“特别国会”。按照总统选举法,总统要由两院选出,出席议员须全部议员的三分之二以上。按照当时的两院议员的人数,需要有580人参加投票。

  当时在广州的议员只有200余人,如何选举?但孙中山一定要当总统,于是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召开,通过了中华民国正府组.织大纲,这个大纲不规定总统的任期,也不设置正府的组.织架构,一切正务、军务、内阁任免均由总统说了算。同时阅读:警惕所有鼓吹战争的人!

  投票的方式更有意思:声称为了“以示负责”,采取记名投票。也就是说,谁赞成谁反对,总统可以一目了然。

  其次,就任大总统之后,孙中山首先要做的就是讨伐北京正府。为了实现武力统一,他联合东北的张作霖,要对北京南北夹攻。但张作霖的部队只打了几天就大败而逃,这时从南方出兵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孙中山却执意出兵。

  这样的战略,让陈炯明无法佩服。他开始是消极抵抗,后来是阔开抗命,最后是辞职下野。

  就在陈炯明下野之后,他的部下把孙中山赶出了广州。关于这件事,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一、面对陈炯明的消极抵抗,孙中山在1921年10月就曾发誓:“我已立誓不与竞存共事。我不杀竞存,竞存必杀我。” 并且把手抢交给黄大伟,令其刺杀陈炯明。

  二、邓铿死亡之谜。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的亲信邓铿遇刺,两天后身亡。国民谠一直说邓铿是被陈炯明暗杀的,但也有一种说法是:“陈炯明不愿全力支援孙中山北伐,孙中山为解兵马粮饷之忧,必欲除之而后快,是以杀陈手下的第一大将,以收杀鸡骇猴之效。”如果这样,陈炯明的部下没有理由不反叛。

  而且,所谓反叛,只是要让孙中山下台。炮轰总统府,也并没想伤害他,而只是想吓跑他。考察当时的情况,要孙中山下台的,并非只是陈炯明的部下,而是包括许多人。

  原因是在此之前孙中山曾一再发表宣言,说只要徐世昌下台,他将同时下台。结果徐世昌于6月2日宣布辞职之后,他却拒绝下台。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200多位名流于6月3日联名致电孙中山,要求他实践诺言。

  由此可见,这个要求在当时是人心所向。因为孙中山拒绝下台,陈氏的部下就决定把他赶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他们只是要把这个“大总统”吓跑。向总统府开炮,在开炮之前打电话让他得到消息,一下子就吓跑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