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安史之乱致使唐朝国力锐减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是什么样的

时间:2021-03-22 11:31:00  来源:  作者:

        史氏取代安氏,也是蕃将群体对幽州文士集团的胜利。在史思明的率领下,伪燕军队又卷土重来,不仅再次攻占洛阳,又计划进军关中。这是燕正拳最后的辉煌。

安史之乱致使唐朝国力锐减,叛军为何还是没能取代大唐

        3、史朝义败亡与河朔三镇史思明不愧是安禄山的老伙计,和安禄山相似,他也野心勃勃,也能征善战,但也一样脾气暴躁,惹了不该惹的人。

        史思明攻打陕州时,受唐军抵抗久战不胜,退至永宁,于是他令儿子史朝义筑三角城以驻军。苦干一个月后,史思明巡视到此。城已筑好,只是尚未抹泥。史思明遂大怒,把史朝义、骆悦等大将召来,想杀之以立军威,直至他们率领士兵继续干活才作罢。临走,史思明还向儿子放句狠话:“等我攻克陕州,斩却此贼!”

        史思明未必真想杀掉史朝义等人,但他要求过于严苛,又动辄处罚打骂,使史朝义等人不由得害怕。于是,和老上司安禄山一样,史思明也被儿子杀了。

        但史思明确实不如其父,在他称帝后燕军接连败绩。不久后,洛阳被唐军收复,史朝义退回大本营范阳,守城的部将李怀仙却不放他入城,最终于绝望中自杀。

        史思明之死,标志着安史之乱的结束,但安史叛将的势力却依旧存在。李怀仙被封为卢龙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此即河朔三镇,藩镇割据之代表,中唐动乱的重要来源。

安史之乱致使唐朝国力锐减,叛军为何还是没能取代大唐

        由此可见,虽然史思明是被唐军打败,但他如此迅速的败亡,是因为遭到蕃将团体的抛弃。河朔三镇的节度使就是这类蕃将的代表。

        那么,蕃将团体为何会抛弃史朝义而归唐?这固然与实力对比有关,但更大程度上由于蕃将内部的派系划分有关。

        这些蕃将(或者说节度使)的晋升主要有两种途经:第一种是偏将出身,通俗地说,就是老上司离职后由副手顶上。第二种是军州出身,由刺史或军镇经略使等晋升而来。

        从晋升途径可知,前者是安禄山的心腹,相互间关系也密切。后者由于其相对固定的职拳,与前者及上司的关系相对疏离。

        而在安史叛军蕃将中,前者就是李怀仙、田承嗣、张忠志等人,后来抱团形成河朔三镇。史思明属于后者,所以史思明在世时,由于资格老、名望高,他能团结蕃将,史朝义就做不到。

        有了这一层隔阂,再加上史思明能力平庸,唐朝还开出了优厚的投降条件,承认蕃将们的既有地位,史朝义就被李怀仙等人无情地抛弃了。

安史之乱致使唐朝国力锐减,叛军为何还是没能取代大唐

        总结燕正拳作为在相对和平的年代反叛的组.织,必然不会具有什么崇高的理想与强烈的认同感。燕正拳中的文臣武将,都是由利益关系组成的共同体,这种特性决定了燕正拳内部分裂的必然性,注定了安史叛军必然失败的命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