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不是说戴维的特殊才能对麦克阿瑟无效。只不过呢,在麦克阿瑟的字典里,“重用”这个词的意思和平常人的不太一样,他所谓的重用你就是,把你放在身边重重的使劲使唤你。
艾森豪威尔生于1890年,正好比麦克阿瑟和马歇尔小10岁,和麦克阿瑟一样毕业于西点军校,一战的时候他已经是军人了,可是叫他自己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机会上前线作战,只是做一些后方工作。
一战后,麦克阿瑟任陆军参谋长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做参谋长助理。麦克阿瑟和他的其他上司一样对艾森豪威尔的才华称赞不已,还专门写了封信给他,说他起草的文件比麦克阿瑟自己写的还要出色。得到陆军参谋长的赏识,艾森豪威尔自然也很高兴,那时候他还不了解老麦,只是觉得他的上司虽说有些高傲,但是也确实有与他傲慢相符的才干,是美军中最杰出的军人之一。艾森豪威尔自己以能和麦克阿瑟一起工作而感到骄傲,至少在开始的时候。
麦克阿瑟参谋长任期一满,去菲律宾上任的时候,邀艾森豪威尔一起去,做他的辅佐人员。本来艾森豪威尔是不想去那种地方的,但碍着赏识他的老麦的面子,也同意了。没过多久,艾森豪威尔就意识到这是自己犯的一个大错误。
在菲律宾,待遇倒是很不错,领美国一份薪水,领菲律宾一份薪水,开销可以实报实销,等于拿四倍的钱,当时是中校的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轻易的就获得了将军一样豪华的生活。可是,没什么正经事情可做。菲律宾的军队就是个空架子,作为军事顾问的美国人说好听点就是在度假,说不好听就是每天在吹牛打屁,浪费时间。
艾森豪威尔和老麦就说了,我们是军人啊,成天在菲律宾的正客人僚身边打转,不是我们该干的事吧。老麦一听,我明白了,我去安排。过了一段时间,老麦兴高采烈的把艾森豪威尔叫来,通知他,你就要升为将军了!艾森豪威尔也很高兴,问“怎么呢?”“菲律宾总统准备封我为菲律宾元帅!你则是菲律宾的将军。”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艾森豪威尔差点给无力感击倒在地,这么个香蕉小国的元帅、将军有什么意思哦。他马上就说自己不想做,也劝麦克阿瑟不要接受什么元帅的称号,给人笑话。他哪知道,这不是菲律宾总统想封老麦做元帅,而是老麦自己兴致勃勃跑去跟人家讨来的。美国从来还没有过一个元帅,他是很想做,艾森豪威尔泼他冷水,他可不乐意了。一个劲的开始教育这个不明白事理的部下。“你根本不了解东方人的心理,他们是很看重面子的。”“我做元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在东方,有了‘元帅’这些称号,人们会更加看重你。”“所以,即使只是一个空头称号,也绝不是毫无意义的”等等
艾森豪威尔能说什么?老麦也是个天才,能说会道,有没道理都能掰出一大堆话来。更重要的是,他是上司,他说了算啊!
类似的事接二连三。虽说艾森豪威尔经常和他意见不合,但老麦还是很看重他,一点没有放他走的意思,因为,这个部下太有用了!艾森豪威尔有支好文笔,起草的演说稿对喜欢演说的老麦是不可或缺的宝贝;别看他心里看不起菲律宾人,和菲律宾正府相处得却相当融洽,是老麦和菲律宾总统沟通的良好桥梁。所以,待得难受的只有艾森豪威尔一个,老麦是觉得目前状况很惬意的。
到了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艾森豪威尔实在忍不住了,打报告说要回去。老麦是还劝他留下,说留在菲律宾对付日本人也是一样的。艾森豪威尔说什么也不肯,他说,“我已经快50了(当时49岁),头上的头发都要掉得差不多了,还从来没上过战场呢。”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老大你就让我回去吧。
不管怎么说,最后艾森豪威尔离开了菲律宾,回到了美国国内,从此就开始像坐了火箭(虽然那时候火箭还没发明出来)一样向上升。
1940年2月,艾森豪威尔还是个营长兼副团长,11月,第3师师长把他请去,做了师参谋长,4个月后,1941年3月,第9军军长把军参谋长的职位给了他;又过了3个月,第3集团军司令跟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说,把戴维给我做集团军的参谋长吧,同时把他升为准将。
短短一段时间内,艾森豪威尔名声鹤立,成了众口称赞的美军中最好的参谋军人。
珍珠港事件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想要个新的参谋处长,让副手克拉克列个推荐名单写10个名字。克拉克交上去的条子,从上到下,从1到10,统统写着同样的几个字“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在艾森豪威尔在第3集团军任参谋长的时候,也见过他参加的演习,觉得他的确是很不错的人才。可是呢,还是决定要先试他一下----他毕竟是跟了麦克阿瑟6年的人。先不提老马和老麦的私人恩怨,老马的战略安排是先欧洲,再亚洲,现在在菲律宾的老麦肯定要受影响。作为老麦的老部下艾森豪威尔能不能贯彻老马的意图,这得先要看看才行。
所以,老马先让艾森豪威尔做作战处的远东科科长,专门负责老麦那一块地方,看他会怎么做。从集团军参谋长被调去当个科长,艾森豪威尔开始当然也很不乐意。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就做吧。
不管心里怎么想,艾森豪威尔拿出来的计划非常符合马歇尔的战略,“菲律宾是守不住的,能建立强大的反击基地的地方在澳大利亚。但是如果放弃菲律宾,主动撤军,会让远东的盟友怀疑美国的战斗决心。因此,一方面要大力的向澳大利亚运送战略物资和部队,加紧反击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给东南亚的美军提供尽可能的支援,帮助他们抵抗。”艾森豪威尔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到澳大利亚,很快就把那里建设成了一个坚固的阵地。马歇尔也认同了他的成绩,正式任命他为作战处处长。(那时候作战处已经升格为作战厅,等于是从科长一下升作了厅长,实在是升得好快)。
作为被艾森豪威尔的计划如实实施而影响命运的另一个人,在地球另一面菲律宾的麦克阿瑟,他的心情可跟在美国本土的同僚们大不一样。不用怎么仔细看艾森豪威尔的计划就可以看出来,这计划实际上是认定在菲律宾的军队是守不住的,但是又装模作样的提供支援,不安排他们在落入绝境之前主动撤退。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麦克阿瑟会怎么想?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