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会回来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开战第一抢打的虽然是在珍珠港,但是日本的主攻方向却是在东南亚,特别是对菲律宾这个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据点发动了猛烈攻击。麦克阿瑟元帅率领的菲律宾军队就像艾森豪威尔说过的,是个空架子,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美国军队在失去海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也好不到哪去。麦克阿瑟一连几次给美国国内发电报请求增援,得到的回答是,增援正在路上,可是无法通过日军的封锁线。气得麦克阿瑟大发雷霆,“前线的将士在流血,后方的那些大老爷舒舒服服的在趴在桌子上画地图!马歇尔那个肖蒙小子我从来没有指望过他,可是戴维(艾森豪威尔)呢,难道他也跟着一起跑了!”后来麦克阿瑟也不管那么多了,把艾森豪威尔连着马歇尔一起骂。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歇尔的想法也算是对的,美国当时的战略判断是认定要打破日本的海空封锁,保住菲律宾是不可能的,要把几万军队从包围中撤出来也很困难,只把菲律宾的总统、副总统两家人救出来就行了,这还是为了正治上的理由。现在就只有一个问题:麦克阿瑟该怎么安排?
按照马歇尔的上司,罗斯福总统,和马歇尔的部下,艾森豪威尔的最初想法,如果部队的指挥人丢下自己的部下一个人从敌人面前逃走,无论对国家、对军队、还是对麦克阿瑟个人都是不名誉的事。所以,干脆就让麦克阿瑟做烈士好了。
可是,马歇尔的意见有所不同。美国现在正在打败仗,正是士气低落的时候,如果作为美国名将的麦克阿瑟战死或是被日本俘虏,士气上就会雪上加霜,在宣传上美国会落入非常不利的局面。“而且一将难求,麦克阿瑟不管怎么说总还是个十分有能力的战将,就这样失去太可惜了。至于说,放弃部队的将军是不名誉的事,这个好解决,我们任命他做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到澳大利亚上任,这就名正言顺,不是逃跑而是调任了。”哎呀,你觉得玩弄下字眼,大家就能接受了吗?“这个啊,试试就知道了吧。”
不出所料的是,接到撤离命令的麦克阿瑟回了一条大义凛然的电报,“我将与菲律宾同存亡,令我感到骄傲的是,我的妻子也决定和我在一起。”
麦克阿瑟是不喜欢听命令的,就算是叫他活下来的命令也是一样。他的同学相当了解他,所以本来就没指望话说一遍他就会听。接下来,马歇尔和罗斯福接连以军队,军队总司令,国家总统的名义给麦克阿瑟发命令,话说到提醒麦克阿瑟,作为美国军人他发过誓言要绝对服从美国总司令的份上。麦克阿瑟身边的心腹也拼命的劝说他撤离----那是真要拼命才行,老麦自己不走,这帮人自己也走不掉。
最后,在一个大概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的夜晚,麦克阿瑟带着家人和身边心腹部下乘上了逃离的鱼雷艇。
马歇尔对于留下麦克阿瑟就能保住盟军士气的看法是对的。虽然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没多久,美菲军队就被俘虏75000人,最后向日本投降,可是麦克阿瑟恢复精神的力量是惊人的,踏上澳大利亚的他一如既往的傲慢自大被看做是自信成竹在胸的表现。有记者问麦克阿瑟,盟军是不是失败了,麦克阿瑟是不是逃出来的。麦克阿瑟毫无愧色的回答道,我并不是逃出来的。总统命令我在澳大利亚组.织反攻。在我离开菲律宾的海滩上我发了一个此生一定会完成的誓言“我一定会回来的”。结果,麦克阿瑟在澳大利亚受到了英雄一般的欢迎,成为了败而不屈的象征。
对于麦克阿瑟善于煽动公众情绪这一点,马歇尔确实是自叹不如,或许也没想过在这方面上超过他。不过,给个台阶就下,给点阳光就灿烂,蹬鼻子上脸的人也很难管就是了。
到了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丝毫不脱本色的目中无人,喜欢对自己的拳力受到限制表示不满,后方参谋部没有绝对支持他表示不满。常用的词就是“错误”、“错误”,当然都是别人的“错误”。比如说这一句,“在有关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其实就是对以尼米兹为司令的海军太平洋舰队没有归辖到自己的指挥之下表示不满。
说实在的,麦克阿瑟经常和同僚们有分歧,马歇尔在这种时候站在公正或者更偏向麦克阿瑟一边的更多一些。44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对进军路线产生分歧,麦克阿瑟要先打菲律宾,尼米兹主张跳过菲律宾先不打,马歇尔就站在支持麦克阿瑟一边。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爱闹的孩子有糖吃,马歇尔也了解麦克阿瑟急于杀回菲律宾的心情;另一方面,马歇尔总归和麦克阿瑟一样,是陆军出身的军人,海军那边有海军作战部长撑腰就好了,作为陆军参谋长不站在陆军一边大家都会有看法。可是,马歇尔对麦克阿瑟也不是一味迎合,时不时要提醒他他是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导下指挥军队,不要想着自己的看法就是理所应当正确的,不要觉得总能有求必应,参谋长没有那种能无限变出麦克阿瑟要求的军队和装备的魔法壶。
不管怎样,麦克阿瑟得到了他想要的。10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登陆,“我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在雨中如此宣告,把大家感动得泪流满面还觉得不过瘾。到了3月份,他专门乘坐鱼雷艇跑到当年他离开菲律宾的那个沙滩上,在水里来回走动,让人给他拍照,用各种姿势说着,“我回来了!我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从此,“菲律宾的解放者”成为了麦克阿瑟的众多称号之一。
纵观整个二战的历史,双方名将几十名,谁军事才干最强并没有定论,但是,确确实实是再也没有哪个将军、元帅比麦克阿瑟更会做一个英雄的了。
你就是执行这个计划的人
美国参加二战之后,就开始为把军队投入欧洲战场做准备。按照罗斯福马歇尔原本的想法,最初就该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德。英国人虽然同意美国人以英国为基地参加欧洲战场的大原则,但是在具体步骤上希望先占领北非,然后再开辟欧洲西线战场。双方讨论了几个月,计划改了又改,好不容易才定了下来。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